电工安防

乳状液转型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Ailing 2018-08-27 14:32:21
乳状液转型的原因是什么?
    可根据立体几何学的观点来解释乳状液转相的原因。将一堆相同直径的圆球最紧密地堆积在一起,无论采用哪种堆积方式,圆球体积皆占总体积的74%,其余的26%是空的。根据这一理论,含水率<74%是乳状液内相的最大可能值,超过74%将导致乳状液转相。根据这一理论也不难判断,含水率小于26%时,只可能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含水率在26%~74%范围内时,是形成油包水型还是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还应由乳状液的性质而定。一般地,当油水不含乳化剂时,多数情况下转相时的含水率约为70%。
 
何谓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乳状液不被破坏、抗油水分层的能力。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乳状液的分散度和原油黏度  内相颗粒小、分散度高的原油乳状液,水滴的布朗运动强烈,就能克服重力影响不下沉而保持乳状液稳定。原油黏度大,水滴不易下沉,原油乳状液也就越稳定。
    (2)乳化剂的类型  原油中所含天然乳化剂的类型和数量直接影响乳状液的分散度和内相颗粒界面膜的机械强度,从而影响乳状液的稳定性。
    (3)内相颗粒表面带电性乳状液全部内相颗粒界面上带有同种电荷,由于静电斥力,内相颗粒难于碰撞或碰撞后又迅即分开,使小颗粒难于合并成大颗粒下沉,乳状液变得稳定。
    (4)温度的影响  随温度的增高,乳状液稳定性下降,这是因为原油中所含的天然乳化剂(沥青质、胶质、石蜡等)随温度的增高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增加,减弱了内相颗粒界面膜的强度,使水滴易于在互相碰撞时合并下沉;内相颗粒体积膨胀、界面膜变薄、机械强度减弱;加剧内相颗粒的布朗运动,增加了互相碰撞、合并成大颗粒的概率;油水体积膨胀系数不同,随温度的增加,油水密度差增大,水滴易于在油相中下沉;随温度升高,原油黏度下降,水滴易于下降。
    (5)水的pH值大小  pH值增大,内相颗粒界面膜的弹性和机械强度降低,乳状液稳定性变差。
    (6)时间  形成原油乳状液后,随时间的推移乳状液变得逐渐稳定,这种性质称乳状液的老化。老化使分散在原油中的天然乳化剂,特别是固体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并形成致密的薄膜,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难于破乳状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