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

早期干预的概念、目的和内容有哪些?

Ailing 2018-10-23 13:29:40
早期干预的概念及目的是什么?
    早期干预是对幼小年龄的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或落后)正常的婴幼儿采用的一种特殊教育、训练的手段或方法。通过这种教育措施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婴幼儿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
    早期干预的目的是要扭转这种偏离正常发展的矢量,也就是说通过特殊的教育措施,使这些婴幼儿在生命早期使其发展逐渐往正常方向前进,或最大限度地“靠拢”正常发展。
 
早期干预的内容有哪些?
    早期干预的行为领域有5个方面。
    (1)大运动: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包括俯卧抬头、坐、爬、站、走、跑等。
    (2)精细动作: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握、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手眼协调技巧等。
    (3)语言:指面部表情、发音、懂话、说话。
    (4)认知能力:指小年龄儿童的适应性行为,包括感知(视、听、触、嗅、味觉等)、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简单问题等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5)社会行为: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包括自己会吃、喝、穿衣、脱衣、戴帽、脱帽、穿鞋、脱鞋、自己大小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