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玉含”?
“玉含”亦称“玉玲”,是古人用玉做成一定形式含入死者口中的陪葬玉,多为蝉形,故也称“玉蝉”。
由于古人对玉有一种神秘感,认为玉不会腐烂,可长期食用,因而企望死者能在地下永远食用不完。
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市青浦县距今约5000~6000年的崧泽文化墓中发现3件含于尸骨口中的玉器。其中一件形若鸡心,一件呈圆饼形,一件为璧形,中央均有孔。它们是迄今所知最早发现用玉做成一定形状的器物含人死者口中的例证。说明中国的这一风俗,最晚在5000年以前已经开始流行。
目前,少数玉雕厂仍有大小不等的玉蝉出售,大者长达15cm,小者长仅2cm,但其用途已不是陪葬,而是作陈设品或装饰用的小挂件。
2、什么是玉“九窍”器?
玉“九窍”器是汉代葬俗中用的一整套玉器。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一山上施工时,发现一座石洞墓,出土了包括两套“金缕玉衣”在内的许多珍贵文物,经考古工作者考证,该处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妻合葬墓。在墓中,出土两套完整的由九件玉器组成的奇特玉器,每套计有:一对耳塞、一对鼻塞,一对眼盖,一片口玲,一件肛门塞,一件生殖器盖(男性用)或阴道塞(女性用),合称“九窍”器。出土时为刘胜夫妻各一套,均发现在所用的人体各器官处。
晋葛洪《抱朴子》中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刘胜夫妻墓“九窍器”的出土,为古人的这一流行的看法提供了实物证据。同时也证实了金玉在九窍而死人不朽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迷信或愿望而已。
3、什么是“十八子”?
十八子,也称手串,或叫念珠、数珠。本来念珠、数珠一般均为108粒,是佛门弟子念经时用来记数的。十八子是由18粒圆形珠串连而成,有说十八子为十八罗汉之意,常佩戴可以避邪驱灾,可用翡翠、碧玺、琥珀等制成,有时也用菩提子。今人常将菩提子串成的十八子用作装饰品——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