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是古代死者的殓服,能够穿玉衣的,都是帝王诸侯。我国从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玉衣,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由小玉片加金丝、银丝或铜丝或丝线连缀而成,由于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出土的西汉玉衣是用玉片加金丝缕制而成,故称“金缕玉衣”。
2、我国已出土的玉衣有多少件?
从1946年在河北邯郸王郎村汉墓中发现象氏侯刘安意的穿孔玉片开始,在我国出土文物中发现玉衣或有玉衣痕迹的大约有37次,保存比较完整,形成整体玉衣并已修复的只有6件。其中闻名中外的是’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妻的两件金缕玉衣。刘胜的金缕玉衣全长188cm,共用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扁平玉片2498片,用金丝约1100g。刘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g。
3、我国古代玉衣的兴衰过程如何?
古人认为玉可保护尸体不朽,对玉无比崇拜以至极端迷信。古人最先是将玉块塞进死者口中(称为“玉玲”),以后放置于九窍,再以后有了玉头罩、玉手套、鞋套,到西汉年间更加盛行,遂形成了整体人形穿在死者身上从头到脚覆盖起来的整件玉衣。东汉年间规定了穿玉衣的等级制度,帝王穿金缕玉衣,诸侯王穿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着铜缕玉衣。到魏曹丕执政时的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鉴于“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即玉衣)金缕,骸骨并尽”。为了防止诱发盗墓,明令禁用玉衣,玉衣从此绝迹。
4、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玉衣在何时何地出土?
我国迄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玉衣,是1983年在广州市越秀山西面象岗搞基建过程中被偶然发现的。这里是2000多年前西汉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简称西汉南越王墓(1993年2月已建成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件玉衣由2291块小玉片组成,原用丝线连缀,故称“丝缕玉衣”。经过考古学家白金荣等人用3kg丝线,花了近3年时间才修毕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