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刘大同《古玉辨》称,古玉有四异:一具天然之九色,较他物特多。二经人工之雕琢,较他物特精。三受地气之酝酿,较他物特润。四纳各色之沁人,较他物特艳。其品格回出寻常,焉得不贵。
古玉有哪“三忌”?
据刘大同《古玉辨》称,古玉有三忌:一忌油,旧玉地涨未足,常粘油腻,则清光不能透出,故佩玉者,把玩日久,恐被油沁,脑油、鼻油则尤甚,必须用滚水洗之,方能退油。二忌腥,玉与腥物相接,即含腥味,且伤玉质。就海滨出土之玉观之,无一完璧,即可知矣。三忌污浊之气,倘有污手盘弄,则土门闭塞,玉理之灰土不能退出,纵加盘功,亦无益也。
古玉有哪“四畏”?
据刘大同《古玉辨》称,古玉有四畏:一畏火,常与火近,色浆即退。二畏冰,常与冰近,色沁不活。三畏惊气,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之上,重则损伤,轻则肌理含有裂纹,其微细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四畏姜水(强酸的俗称),如与姜水相触,色沁之处即黯淡无光,重则浑身麻点,虽盘之亦难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