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为清官珍宝之一。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它是由云纹、灵芝样式做如意头,衔接一长柄而成。据有关文献记载,“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因时人用它搔人手够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888.清代如意有哪些种类和艺术特色?
清代的如意,通常以翡翠、和田玉、蜜蜡黄玉、红珊瑚、金、银(表面镀金)、水晶、玛瑙等多种宝石或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在制作中各施平雕、浮雕、镂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手法,其雕工细腻、线条流畅,所构纹式给人以虚实得当、凹凸错落有致,故而呈现出静中有动、简中有繁的高超艺术效果。尤其是施加镶嵌、掐丝等手工技巧而制成的三镶、单镶式如意,只见那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珍珠、碧玺等云集其上,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2、如意有哪些主要用途?
我国古代的如意用途广泛。它曾是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及佛僧讲经时备忘的工具。但更多的是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延至清代,如意已在宫廷广泛应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节时,也要馈赠如意表示缔结两国友好。平时在帝后、妃嫔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尤其是帝后大婚乃至宫中万寿、千秋元旦时节,都需臣下进贡数量可观的如意,以寓意帝后福星高照,平安大吉。可见,这小小的如意已是集清官礼仪、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奇用物。
3、我国目前还有人制作如意吗?
由于如意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故至今在北京市,河南南阳、镇平,广东四会等地,仍有不少玉雕艺人用缅甸翡翠、和田玉、独山玉和岫玉等制作各种造型的单独玉如意,或在雕制其他花件时,在其中搭配一个如意的图案,以供人们选购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