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花茎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13:16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花茎枯病?
    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是一种偶发性真菌病害,但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很大损失。棉株从幼苗到结铃各个生育时期均能受害。一般情况下,前期主要为害子叶、真叶、茎和生长点,造成烂种、叶斑、茎枯、断头落叶,以至全株枯死。后期主要侵害苞叶和青铃,引起过早落叶和僵瓣棉铃。
    (1)发病症状(表17)茎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较嫩的茎秆,苞叶和棉铃也能受害。
表17棉花茎枯病在棉株不同部位的症状表现
    棉苗一出土,茎枯病菌就能侵害幼苗,在子叶上多出现紫红色的小
点,以后扩大成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或褐色的病斑。真叶受害后,
最初出现边缘组织上红色、中间灰白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扩大、合并,
在叶片表面有时出现不甚明显的同心轮纹,常散生小黑点状的分生孢
  子叶和真叶
 
 
 
 
子器(典型症状),最后导致病叶干枯脱落。在长期阴雨高湿的条件下,
还会出现急性型病状。起初叶片出现失水褪绿病状,随后变成像开水
烫过一样的灰绿色大型病斑,大多在接近叶尖和叶缘处开始,然后沿着
主脉急剧扩展,一两天内还可遍及大部叶片甚至全叶都变黑。严重时,
还会造成顶芽萎垂,病叶脱落,棉株变成光秆
    叶柄发病多在中、下部,茎枝部受害多在靠近叶柄基部的交接处及附
近的枝条下。开始先出现红褐色小点,继而扩展成暗褐色的梭形溃疡
  叶柄与茎
 
 
斑,其边缘带紫红色,中间稍呈凹陷,病斑上常生有小黑点。后期外皮
纵裂,内部维管束外露(主要特征)。叶柄受害后易使叶片脱落,茎部受
害后可使茎枝枯折,故名茎枯病
    病菌能侵染苞叶和青铃,苞叶发病是侵入青铃的直接侵染源。青铃
    蕾铃
 
受害后,铃壳上先出现黑褐色病斑,以后病斑迅速扩大,使棉铃腐烂或
开裂不全,铃壳和棉纤维上有时会产生许多小黑粒
 
    (2)发病规律棉花茎枯病由棉壳二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器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这是主要初侵染源,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卜.
    多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因为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只有吸水后,才能释放出大量的孢子,进而扩大侵染。一般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阴雨天气持续4~5天,日平均气温为20~25℃,即有可能引起茎枯病的大流行。在发病期间若伴有大风和暴雨,造成棉株枝叶损伤,则更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棉田蚜虫的发生量常影响茎枯病的发生轻重。由于蚜虫的为害在棉株上造成许多伤口,为病菌入侵提供了条件。同时,蚜虫也会携带孢子,蚜虫的排泄物含有糖类物质,可能有利于病菌的繁衍和侵染。所以在气候条件适合茎枯病的发生时,凡棉蚜发生严重的棉田,茎枯病发生也重。棉花不同种和品种的抗茎枯病能力不同,海岛棉较陆地棉感病,陆地棉的不同品种对茎枯病的抗性不同。连作棉田较轮作倒茬棉田发病严重;播种质量差,苗期管理不好,棉苗生长衰弱,根系发育不好,抗病力弱,发病重;棉田种植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会造成枝叶徒长,如果再加上管理粗放,棉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茎枯病也容易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轮作、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和烂铃等,能有效地控制茎枯病的发生与为害。水肥条件充足的棉田,特别应注意合理密植,不施过量的氮肥,适量配合磷、钾肥,使棉株生长稳健。中后期要及时打老叶、剪空枝,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这样可减轻茎枯病为害。棉花收获后,要及时将田间的残枝落叶和棉铃病害作燃料或就地烧掉,同时要进行秋冬季深翻耕,以消灭越冬菌源。
    ②药剂防治  用种子重量0.5%的五氯硝基苯或用抗菌剂401闷种,以消灭种子上的病原菌;在棉花齐苗后,约有10%棉苗显露真叶时,根据寒流预报,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抢在雨前喷药防治。还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甲胂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并在上述药液中加入5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兼治棉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