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花枯萎病的类型和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棉花枯萎病?

Ailing 2018-09-29 14:04:55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彩图16、彩图17),又称半边黄、金金黄、萎蔫病。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在苗期即引起大量死苗,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幸存的棉株,大多生长衰弱或半边枯死,病株的蕾铃脱落增加,现蕾数及结铃数显著减少,铃重减轻,衣指(100克籽棉上棉纤维的重量叫衣指)特别是子指显著变小,影响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纤维的长度和强度也受影响。一般减产2026~30%,严重的减产达60%以上,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之一。
    (1)发病症状  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紫红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半边黄化型等(表10);蕾期有矮缩型、急性凋萎型、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表11、  煌拮枯菜痛昔莱腐混比伶病券刑调驯丽妻1≯一
表10棉花枯萎病幼苗期病状类型识别
 
    病株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叶肉仍保持绿色,有时叶片
 
  黄色网纹型
 
 
的局部或全部变色,病部出现白色网纹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
 
叶凋萎、干枯或脱落。黄色网纹型的症状发展较慢,自症状出现至棉苗
枯死,一般需要15~20天。该型是本病早期常见典型症状之一
 
  黄化型
 
  子叶或真叶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叶片的局部或整叶变黄,但不出现黄
 
白色网纹,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
    苗期遇低温且不稳定条件下,棉株的子叶或真叶局部或全部现出紫
  紫红型
 
红色病斑,随着病程的发展,叶片枯萎、脱落、植株死亡。病部叶脉也呈
深红色
    受病植株于5~7片真叶期,顶部叶片表现为皱缩、畸形、增厚,叶肉
  皱缩型
 
呈泡状凸起,与棉蚜为害很相似,但叶片背面没有蚜虫,叶色深绿,节间
缩短,植株矮化,但并不枯死。有时与黄色网纹混合出现
    棉株的子叶或真叶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色稍呈深绿,叶片变
 
  青枯型
 
 
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但叶片并不脱落,有时植株半边萎蔫
 
(典型症状)。当棉花播种出苗遇高温天气,气温达20℃以上,相对湿度
达62%,日照强烈时,则病株出现青枯型症状者居多
  半边黄化型   棉株感病后叶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长正常
 
 
表11棉花枯萎病成株期发病类型识别
    棉株感病后,有时中、下部叶片局部或全部叶脉表现病态黄化呈网纹
 
  黄化型
 
 
状,或叶片局部或全部变黄枯萎。该病有时与黄萎病混合发生,症状更
 
为复杂,表现为矮生枯萎或凋萎等。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深褐色条
纹。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矮缩型
 
  株形矮小,主茎、果支、节间显著缩短,叶片深绿,皱缩不平,较正常叶
 
片增厚,叶缘向下卷曲
    暴雨后猛晴时,重病田里常出现急性凋萎型症状,植株突然失水,萎
  急性凋萎型
 
蔫、青枯下垂,叶、蕾、花大量脱落成光秆,主茎顶部和果枝焦枯。病秆
剖开为深褐色条纹
 
    以上各类型的出现,随环境改变而不同,一般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特别是温室接种的情况下,多数为黄色网纹型;在大田,气温较低时,多数病苗表现紫红型或黄化型;在气候急剧变化时,如而F翔二击盘扛瞎  nili17~五7啦肛喜廿4GII
 
表12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混生发病类型识别
    多在铃期发生,同一病株上表现为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两种症状,有
 
混生急性凋萎型
 
 
些叶片表现黄色网纹型、紫红型或黄化型症状,而另一些叶片则表现
 
为黄萎病的掌状斑驳。这种病株发病快,病势猛,叶片迅速脱落,棉
株死亡
    同一病株苗期先出现枯萎病症状,植株矮缩、瘦小,有些叶片出现
混生慢性凋萎型
 
黄色网纹,至蕾铃期又出现黄萎病症状,叶片显露黄褐色掌状块斑。
但病情发展缓慢,棉株一般不会迅速枯死
 
矮生枯萎型
 
  病株低矮,只有30~40厘米,上部叶片皱缩、变厚,叶片浓绿、皱
 
缩,但不表现其他症状
 
 
    (2)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及带菌种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有病棉田中耕、浇水、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病株的枝叶残屑遇有湿度大的条件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侵染四周的健株。该菌可在种子内外存活5~8个月,病株残体内存活0.5~3年,无残体时可在棉田土壤中腐生8~10年。病菌的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及微菌核遇有适宜的条件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的表皮或根毛侵入,在棉株内扩展,进入维管束组织后,在导管中产生分生孢子,向上扩展到茎、枝、叶柄、棉铃的柄及种子上,造成叶片或叶脉变色、组织坏死、棉株萎蔫。
    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在22℃左右,土壤温度上升到25~30℃,常引起发病高峰。地温高于33℃时,病菌的生长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进入秋季,地温降至25℃左右时,又会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病地多年连种棉花,可使病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棉花发病逐年加重。棉田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
    1、陆治士壮  女白花灶集疟誓集盛詹千忙操浦仁,mA -k广、危害大,一旦发生就难以根除的世界性棉花大难题。要采用综合防治,达到控制蔓延、压低并逐步消除危害的目的。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  大力推广种植抗病的优良品种是防治枯萎病和黄萎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枯萎病、黄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枯萎病、黄萎病或耐病品种。同时也要采取精选种子、种子消毒、轮作、合理施肥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②实行大面积轮作  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年限虽相当长,但在改种水稻的淹水情况下较易死亡。故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提倡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油菜压青对棉花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③认真检疫保护无病区  目前我国2/3左右的棉区尚无该病,因此要保护好无病区。无病区的棉种绝对不能从病区引调,严禁使用病区未经热榨的棉饼,防止枯萎病及黄萎病传人。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④棉种及棉饼消毒  对外调的棉种或有怀疑的棉种,要用硫酸脱绒和药剂消毒处理。硫酸脱绒是将1千克粗硫酸加热到110~120℃,倒入装10千克棉籽的陶瓷缸内,边倒边搅约10分钟,至棉籽外面的短绒脱净、变黑发亮,随即将棉籽移入清水中冲洗到水不显黄、水味不显酸。棉种经硫酸脱绒后,再用0.2%乙蒜素药液,加温至55~60℃温汤浸种3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3%多菌灵胶悬剂冷浸棉籽14小时,晾干后播种。用棉饼作肥料时,棉籽经60℃热炒4分钟或100℃蒸汽1~1.5分钟制成的棉饼无菌。
    ⑤铲除土壤中菌源清除零星病株发病株率0.1%以下,每亩3~4棵病株的病田定为零星病田。发现病株时在棉花生育期或收花后拔棉秆以前,先把病株周围的病残株拣净,再把病株1米2范围内、20~30厘米深的土层土壤翻松后灌药消毒。
    溴甲烷将病区土壤翻松,整平,并盖上地膜,每亩土地用35千克溴甲烷熏蒸15~20天,最好在夏季高温时实施,效果最由7  县日百台b日工』臼由栩  茸汨』匝干9(10C…下时崆髟n向旆里熏蒸完后应揭开地膜晾晒7~10天,使气体完全释放,否则对棉苗有一定的影响。溴甲烷熏蒸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枯萎病和其他有害生物,包括杂草等。
    氯化苦  每平方米打孔25个,孔距20厘米,孔深20厘米,每孔注入药液5毫升。施药后,盖上踏实,泼一层水,待10~15天后翻土使残留药气挥发。施用氯化苦灭菌彻底,但成本较高,且有剧毒,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二溴乙烷每平方米病土用70%二溴乙烷80~90毫升溶于40~45千克水中(即稀释500倍)灌施,过2周后即可播种。
    二溴氯丙烷  每平方米病土用90毫升的二溴氯丙烷溶于40千克水中(即稀释450倍)灌施。
    棉隆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140克或棉隆原粉70克与翻松的土壤混拌均匀,然后浇水15~20升,使其渗入土中,再用干细土严密封闭。
    氨水用含氮16%农用氨水1份对水9份,每平方米病土浇灌药液45升,10~15天后再把浇灌药液的土散开,避免残毒或药害。
    治萎灵在棉花初现病症时用治萎灵(12.5%水杨多菌灵液剂)200倍液,每株灌100毫升,间隔10~25天再灌根一次,防治效果可达60%~85.7%。
    高锰酸钾  用5~10克加60~70℃的热水10升配成500~1000毫克/千克的药液,将棉种放入其中,随浸随搅拌,水温降至30~4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24小时,即可捞出晾干播种。在棉花3~5片真叶时,取高锰酸钾25克,对水25~30升,配成800~1000毫克/千克浓度的药液喷施第一次;开花时,用30克高锰酸钾对水50~60升,配成500~600毫升/千克浓度的药液喷施第二次。
    以上这些土壤药剂不仅对枯萎病有效,对黄萎病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消灭零星黄萎病点和轻病区也是可行的。
    ⑥控制和压缩轻病区发病率为0.1%~5%的棉田为轻病田。/l\末  工粜匕拂寸0毒冬石仁0后F『、f L百r甘当兰k££‘士白{仁士士{拿盛  菩{譬蛙告的为害,若棉花与水稻轮作,防效更显著。病田棉秆、枯枝落叶应彻底清除,集中烧毁,不能用以沤肥。要增施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比。开沟排水,深翻改土,改变棉田生态条件。对轻病株,及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曝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乙蒜素乳油400倍液等进行灌根,也可用1%的硫铵水或2%的碳酸氢铵水等化肥水灌根,对控制病害、促进病株复壮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选用70%嗯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80~100克/亩进行喷雾,有一定效果。也可每亩选用41%氯霉?乙蒜乳油34~68克,对水50~60千克,或91%高锰?链可溶性粉剂(克萎星)63~10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