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

中医是怎样认识鼻窦炎病因病机的,中医称之为鼻渊

Ailing 2018-07-02 11:55:17
鼻窦炎中医称之为“鼻渊”,是临床常见的鼻病之一。“鼻渊”一名最早见于《素问》,《素问•气厥论》中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颏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后世医家把“浊涕下不止也”作为鼻渊的主要症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症状,如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甚者脑亦作痛,久则头隐痛,头眩虚运不止等等,这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的症状相类似。
    鼻窦炎的发病有实证、虚证之分。一般来说,实证多属热邪壅盛的急性病,虚证多为脏腑虚损的慢性病。实证者,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犯及鼻窍,内传于跹肺,肺经郁热,清肃失常,邪热循经上蒸,灼伤鼻窦而为病。或邪热侵犯,内伤于胆,胆为刚脏,易化热化火,胆经火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窦,移热于头,而成热盛气分之症,正如《济生方》中所说:“热流胆腑,邪移于脑,遂致鼻渊。”另外,湿热之邪内犯,伤及脾胃,脾胃为湿热郁困,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循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上炎,停聚窦内,灼损窦内肌膜,也可发为鼻窦炎。
    虚证者,肺气虚弱,治节失职,营气难于上布鼻窍,易为病邪所犯;或因久病,耗伤肺气,余邪滞留不清,以致清肃不力,邪毒凝聚于窦窍而为病。或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湿浊内聚,久郁化热,循经上达窦窍,久困窦内,则伤肌损膜,以致浊滋常流。此外,《景岳全书》有“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有非臭者,有大臭不堪闻者”,此属牙齿引起的窦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