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

什么是药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Ailing 2018-07-02 10:21:03
药物性鼻炎是因长期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如萘甲唑啉、麻黄碱)和其他a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等滴鼻药,引起的鼻黏膜的慢性中毒反应,因而又称之为“中毒性鼻炎”。用血管收缩药滴鼻,作用于鼻黏膜的神经、血管,黏膜的小动脉立即收缩,血管壁上的小动脉也会随之收缩,可产生鼻通气的效果。如持续滴鼻,血管持久收缩,因缺氧、局部的血管收缩疲劳和反应减退、血管舒张代谢产物的蓄积,可发生逆转反应,出现继发性的血管扩张,腺体分泌旺盛,以后黏膜纤毛停止运动,甚至脱落,黏膜下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血浆渗出形成水肿,有淋巴细胞浸润。这样产生的对药物的依赖性,日久形成药物性鼻炎,停药后这种变化可恢复正常。
    临床上,因某种原因(如感冒、过敏等)出现了鼻塞,用血管收缩药滴鼻,开始感觉效果很好,一滴就鼻通气,继续用药,则慢慢感到效果减退了,再继续用药,鼻塞却日益加重,这种情况称为“多用减效现象”。药物性鼻炎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的结果,其症状主要是双侧持续性鼻塞,可有鼻内干燥不适、晚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全身性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栓塞、精神病及中毒反应等。
    药物性鼻炎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从充血到苍白不等,典型者黏膜呈暗红色,双侧下鼻甲肿胀,触之柔软,对麻黄碱棉片反应不敏感,鼻腔狭窄,有大量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有时在鼻前庭皮肤上可见到湿疹或浅层溃疡,严重者鼻黏膜呈橡皮样改变。晚期可出现萎缩性鼻炎、鼻息肉及中耳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