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两手分别放于自己的两侧臀部。治疗师跪坐于患儿下肢处,压住患儿两手并扶持骨盆,有节奏地左右摇晃患儿的身体。当头部的固定回旋缓解后,在原有的屈曲肢位上,将身体向一侧回旋,使患儿形成侧卧位,在此肢位上停留数分钟,与此同时治疗师要握住患儿上侧的上肢、肩或拇指根部,将其牵拉至其体侧。出现的反应是头的屈曲与回旋,应向左右两侧回旋操作。
翻身运动发育的条件有哪些?
(1)获得肘支撑的能力。
(2)可以在俯卧位时(肘支撑或手支撑)进行身体重心的左右移动,特别是能用一侧肘或手支撑而抬起另一侧上肢。
(3)颈矫正反应、身体对于身体的矫正反应、两栖类反应出现。
(4)获得了体干(体轴)回旋的能力。
(5)小儿会有目的地玩耍,有翻身移动的欲望,如用翻身的方式移动身体去取远处的玩具等。
阻碍翻身的因素有哪些?
(1)姿势紧张异常,无论其增高或低下都会影响翻身运动的发育。
(2)患儿呈角弓反张的异常姿势模式。
(3)原始反射残存,特别是有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残存时,影响翻身运动的发育。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存在也影响翻身运动的发育。
(4)颈矫正反应、身体对身体的矫正反应、两栖类反应未出现。
(5)缺乏翻身的动机与欲望,即使小儿已具备翻身的条件,因无欲望而不进行翻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