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带关键点的控制有哪些?
(1)骨盆带后倾:治疗师双手分别扶持患儿的两侧骨盆,并使之成为后倾位。针对不同类型患儿的对策。
①不随意运动型:此型患儿常呈现的症状是头部的控制和调节不充分,肩胛带内收,坐位时不能用手和上肢支撑身体,在立位时下肢总是跳起呈屈曲位,足底不能着地,不能稳定地坐于椅子上。对于这类患儿可以在坐位时通过这一操作使骨盆保持后倾位,使上半身前屈,才能保持较好的坐位姿势。
②痉挛型:此型患儿的典型症状是剪刀状肢位,立位时,用足前部支持体重。对于这类患儿可以在立位时使骨盆后倾,将体重移向后方,促进髋关节和躯干的伸展,学习良好的立位姿势。
(2)骨盆带前倾:治疗师双手扶持患儿两侧骨盆,使之成为前倾位。针对不同类型患儿的对策:
①痉挛型,有的患儿在椅子坐位上,表现为头部前屈,脊柱形成弓背状态,并将上肢牵拉成屈曲位,下肢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在立位时足跟不能着地,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姿势。对于这类患儿,可以让其坐在椅子上,使骨盆前倾,躯干充分伸展,从而促通髋关节和下肢屈曲的可动性,练习稳定的坐位姿势。
②不随意运动型,部分患儿在步行中表现腰椎过度伸展,常用膝关节过度伸展来代偿,以防止跌倒。对这类患儿可使其骨盆前倾,练习下肢的充分可动性。
下肢关键点的控制有哪些?
(1)屈曲下肢,促进髋关节外展外旋,踝关节背屈。
(2)使下肢伸展外旋,促进双下肢外展外旋,开大股角,纠正下肢交叉及剪刀步态。
(3)使足背屈,抑制下肢伸肌痉挛,促进踝关节背屈。
Bobath疗法的着眼点有哪些?
(1)促通运动模式的协调性。
(2)利用运动姿势与姿势肌紧张的相关性的治疗。(3)促通自律运动与随意运动。
(4)利用各种运动模式间的相互关系的治疗。
(5)通过控制感觉刺激的传人来促通或抑制姿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