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一种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开裂现象。地裂缝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它可造成 地面工程建筑物(如房屋、公路、水渠、管线等)、地下工程建筑物(各种地下工程设施)和农田等的毁坏, 对城镇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地裂缝现象多数是伴随着地面沉降尤其是地面塌陷发生的,有 的地裂缝具有活动性,并具有一定的位移形变性(图24)。
地裂缝的成因和类型有哪些?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按照形成原因,可将地裂缝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地震地裂缝。
强烈地震时,断裂带发生错动,上面的岩石和地面也跟着发生移动,使地面出现的裂缝,叫地震地裂缝。 这种地裂缝规模大,越岭切沟,不受地形的约束,断续长度可达数千米、数十千米,甚至数百千米,宽度几十 厘米、几米、几十米不等,对山区的地貌和水系有极明显的改造作用。其破坏作用随深度减轻,破坏范围沿地 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几乎每一次大的地震都会形成地震地裂缝,对城镇、村庄和工程建筑有极大地破坏作用。 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在地表形成长300余千米的地震破裂带,使山坡开裂、农田开裂、建筑物和公路等被拉裂, 各种设施损毁严重。河北唐山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四川炉霍地震等也形成了长达数千米、数十千米,甚至数 百千米的地裂缝。另外,由于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地震时在古河道、河岸边、山坡上和坡脚,或者土层 厚度较大、结构松散、土层饱水等的地方,也会发生地裂缝。
(2)断裂活动地裂缝。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原因,地表松散堆积层下面的岩石中的断裂(也叫基底断裂)产生长期蠕动,使岩石或 岩石上面覆盖的土石层逐渐开裂,形成显露于地表的裂缝。这类裂缝对城镇、村庄、农田、水利水电工程等有 较大的破坏作用。由于断裂活动以蠕动为主,其裂缝的形成和破坏作用是渐进性的,比较缓慢,以此区别于地 震地裂缝。断裂活动地裂缝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有位移。我国陕西的西安、韩城、渭 南、城阳,山西的大同、运城等地,均有长达数千米甚至十余千米的这类地裂缝。
(3)页土湿陌裂缝。
主要在出现在黄土高原等黄土分布地区。因黄土中含有较多的易溶盐类,受地表水下渗或地下水的浸湿和 溶蚀作用,土体中的钙质和粘粒大量流失而产生沉陷,形成裂缝。
(4)地面沉陷裂缝。
因各类地面塌陷或开采地下水过量、矿山地下采空等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石、土体开裂而形成的裂缝 。
(5)滑坡裂缝。
由于斜坡岩石或土体滑动造成地表开裂而形成的裂缝。(6)松散土体潜蚀裂缝。
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形 成的地裂缝。
(7)胀缩裂缝:由于气候的干燥、湿润变化,使遇水具有膨胀性的膨胀土或受力后压缩变形性较大和力学 强度较低的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形成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