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塌陷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的一种,是矿山开发地区经常发生的一种地面陷落形成塌陷坑(洞) 的现象。发生原因是人们在地下采煤、采油等采矿活动中,导致了地下产生采空区,使采空区的地面失去支撑 或支撑力不够,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塌陷。矿区井下坑道疏干排水和集中供水,需要抽取地下水,也同样会引 起塌陷。凡是矿区大强度排水及过量抽取岩溶地下水的地区,都是岩溶地面塌陷发育强烈及损失惨重的地区, 即二者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采空塌陷一般较大,面积一般均在几百平方米以上,大者如湖南杨梅山煤矿塌 陷,长2000米,宽1000米,深12米,塌陷面积达百万平方米。最近30年来,随着我国采矿业的高速发展,尤 其是大量个体业主加入采煤等采矿活动行列,使得采空塌陷的现象在各地频繁发生,采空塌陷与采矿量成直线 关系。全国有80多个矿山出现了大面积采空塌陷,总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从成因上分析,主要是由于盲目开 采及滥采等不合理行为增加,加之爆破等一些震动因素,使得开采层之上的顶板较薄(最薄不足l米)之处极 易塌陷。
矿山塌陷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因采矿而形成地面塌陷的现象相当严重,据对全国1173个大中型矿山企业调查,地面塌陷破坏土地面 积达84200多公顷。我国采矿塌陷目前大致分为6个区,即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采空塌陷区, 其中的煤矿开采区地面塌陷最为突出,如华北、华东地区煤矿采空塌陷,每年平均为7000公顷。在产煤大省的 山西省,各类矿山采空区已达2万多平方千米;经估算,采空塌陷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17亿元。山东省的泰安、济宁、枣庄、莱芜等地每年因采煤塌陷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和淮南市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煤矿采空塌陷区,并且有的 已积水成湖。在北京西山的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等地,也分布有不少煤矿采空塌陷区和采空后可能塌陷的危险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