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购现象
天,王大妈家里来了客人,她去菜市场买鸡,问了好几家都是20元钱一只,这样的价格,她也能接受,于是便买了一只。正准备回家,旁边 个卖鸡的却喊道: “卖鸡了,便宜卖了,16元钱一只。”听到这话,王大妈走不动了,她上前掂了掂鸡的重量,和自己刚刚买的差不多,心想分量差不多,还便宜4元钱呢。于是,王大妈又买了一只鸡,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王大妈为什么会多买 只鸡,而且还高高兴兴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她觉得自己从中得到了实惠,经济学名词就叫作“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就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当实际支付的价格低于消费者乐意支付的价格的时候,就会产生消费者剩余,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程度,使之乐于消费。消费者剩余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程度,也可以解释消费者的多购心理。
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被开发出来的 个经济专业用语。
在一个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人们依然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口红作为一种相对较为廉价的非生活必需品,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心理作用。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果然给“口红”带来了市场。据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口红效应”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生活中的定理。
在各国经济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之后,我国也有“口红效应”的出现,那就是文化产业的突然兴起和繁荣。中国电影市场突然火爆.不管是高成本、大制作,还是小成本、引进片,几乎每 部的成绩都相当好。全国电影市场的火爆使中国首次挤进了全球票房前十名。除了电影娱乐业.其他很多产业也都存在着“口红效应”。经济低迷时,人们不再进行房、车、高级化妆品等奢侈品的消费,而更愿意添置些生活用品、小家电、衣服等,自然会带动轻T业和纺织业的复苏和发展:“口红效应”作为经济低迷刚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现象.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不灭的一种渴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