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铃红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15:48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铃红腐病?
    棉铃红腐病(彩图24)是棉花常见的腐生性烂铃病害,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多发生在结铃后期受伤的棉铃上。
    (1)发病症状  棉铃上的病斑没有明显的界线,常扩展到全铃,在铃表面生出白色的菌丝体或生出一层淡紫或粉红色的孢子堆,雨后常黏结在一起,使铃面覆盖着粉红色块状物,与红粉病相似,但霉层较红粉病的薄。病棉铃全铃腐烂或铃壳不能开裂或只半开裂,棉瓤紧结,不吐絮,纤维干腐。
    (2)发病规律棉铃红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主要病原菌是串珠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主要以种子带菌和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为主要侵染源,种子带菌率可高达30%~50%,种子和病残体上的病原菌在棉花生育期首先侵染棉苗,发病株产生的孢子和病株残体腐生的病菌孢子,可侵染花、蕾、苞叶、棉铃,并在棉种或病株残体上越冬。
    病原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属于低温病害,虫害、角斑病、疫病和炭疽病所造成的棉铃损伤或棉铃开裂时遇阴雨潮湿天气,都会引起红腐病并诱发其他病菌混生。在棉花铃期遇到频繁的秋雨,空气湿度大或棉田郁蔽、通风透光差,发病和烂铃加重。当气温在19~24℃、相对湿度80%以上、雨量和雨日多、日照少等条件下,红腐病就容易严重发生和大流行。长江流域棉区8~9月常遇连阴多雨,棉田湿度大,因此,红腐病等烂铃病害常重于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
    (3)防治方法  防治棉铃红腐病,要贯彻除虫治病、病虫兼治相结合的原则。在棉花结铃吐絮期,往往是钻蛀性害虫,如玉米螟、棉铃虫、烟青虫、红铃虫频繁发生的时期,做好对害虫的防治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虫害造成伤口,减少红腐病菌的侵入。
    在治虫的同时,可结合其他铃期病害的防治对红腐病进行兼治,也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播种前,用种子量1%的37%苗病灵,或种子量0.4%的20%萎锈灵,或种子量0.5%的20%甲基胂酸锌可湿性粉剂拌种,可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蕾铃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