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葱白辛散温通,其性走窜,能达表人里,有发汗解表散寒之功,用于风寒感冒,因药力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症情较轻者,常与生姜、豆豉等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方如连须葱白汤、葱豉汤。葱白辛散温通,宣通阳气,解散寒凝,常用于阴盛格阳下利、脉微,阴寒腹痛等,用本品配附子、干姜同用,以通阳回厥,方如白通汤;又用葱白捣烂,外敷脐部,再施温熨,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胀闭症,亦取通阳散寒之功。葱白用于治疗鼻炎多取其发汗解表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型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对慢性鼻炎、鼻窦炎出现邪滞鼻窍者,亦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桑叶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桑叶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方如桑菊饮。桑叶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方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方如清燥救肺汤。桑叶苦寒,兼人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用于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桑叶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泄肝火,且能益阴、凉血、明目,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之品,可用于治疗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实证,配合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同用,即桑麻丸,又可治肝肾不足、眼目昏花之虚证。桑叶是临床常用于疏散风热药,大凡外感风热之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以及肺经风热之鼻窦炎均可选用,对慢性鼻炎出现邪热滞窍发病机制,呈现鼻塞不通、咳嗽、鼻干、鼻痒、喷嚏等症状者,亦常用之。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或入丸散。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