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生姜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适宜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加红糖服,或配葱白煎服,或加入其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药使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方如桂枝汤等方剂中均有本品。生姜温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呕功良,故有“呕家圣药”之称,常用于各种呕吐,用于胃寒呕吐者,配半夏,即小半夏汤;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等同用。另外,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生姜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故常用于风寒咳嗽,治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杏仁、紫苏、陈皮、半夏等药同用,方如杏苏二陈汤。生姜适宜于外感风寒之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能改善或缓解鼻塞、头痛、流清涕、喷嚏等症状,不过临床中多作辅
药与其他药物配合组成方剂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或捣汁服。
【注意事项】生姜伤阴助火,阴虚内热者忌服。
荆芥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荆芥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用于外感表证,表寒表热皆可用之。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等药同用,方如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恶风发热者,每与辛凉解表药连翘、薄荷等药配伍,方如银翘散。荆芥轻扬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治表邪外束,麻疹不透,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方如透疹汤;治风疹瘙痒,或湿疹痒痛,则常配苦参、防风、赤芍等同用,方如消风散。荆芥不仅散风解表,还兼有消疮之功,故也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疮疡初者偏于风寒者,常配羌活、川芎、独活等同用,方如败毒散;疮疹初起偏于风热者,每与金银花、连翘、柴胡等同用,方如银翘败毒散。荆芥用于治疗鼻炎,不论是外感风寒型急性鼻炎,还是外感风热型急性鼻炎,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及鼻窦炎,也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临床上荆芥多与其他药物配伍组成复方制剂使用,单独应用者少见。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