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与治疗师一前一后双膝立位,根据患儿情况决定练习开始的部位。一般是从骨盆开始,治疗师扶持患儿两侧骨盆,使患儿体重确实负荷于一侧下肢上,然后使身体向非负荷体重回旋,其动作似将该侧下肢向后方牵拉,等待患儿向前方迈出这侧下肢。若患儿在双膝立位上的控制能力尚未成熟,迈出一侧下肢困难,就不要进行此项促通手技。
四肢爬位一单膝立位怎样转换?
患儿取四肢爬位,治疗师跪立其后用两膝部固定患儿的一侧下肢,使体重负荷于这侧下肢,这可通过治疗师的手控制患儿的骨盆并向下方压迫来达到体重确实负荷于该侧下肢的目的。然后抬起非负荷体重侧的骨盆,协助患儿迈出这侧下肢。当下肢迈出后,治疗师两手置于患儿腹部协助患儿使躯干抬起,一边防止躯干的后仰,一边使之竖直。在患儿获得正确的单膝立位后,向前轻推患儿促通前方保护伸展反应。
四肢爬位一蹲位怎样转换?
患儿取四肢爬位,治疗师跪坐于其后方,两手扶持骨盆部位,首先通过一侧手向下方压迫一侧骨盆,使患儿的身体重心移动并负荷于一侧下肢,然后使另一侧下肢向前迈出。然后同样方向将患儿身体重心移向自己迈出的下肢上,之后迈出另一侧下肢。注意向前方迈出的下肢不要呈现内收、内旋的肢位,同时躯干不要伸展。两足均着地后,将患儿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臀部下降,成为蹲位,此时治疗师的两手扶持患儿的两膝,使体重确定负荷于其双下肢与足上。注意蹲位时,两下肢要外展并稍外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