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如何加强棉花苗期的管理?北方棉区和南方棉区如何进行中耕松土?

Ailing 2018-09-27 13:37:33
如何加强棉花苗期的管理?
    苗期田间管理的总要求是:保证全苗,培育壮苗,促苗早发。在这一时期,各项技术管理措施,都是围绕着帮助棉苗克服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改善它们的生育环境,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1)查苗补缺播种以后要及时检查,发现漏播、露子时要立即补种、盖子。因烂子、烂芽而不能出苗的,要立即催芽补种。棉花显行后,如出现大量的缺苗断垄,可重播或贴芽播种,催芽长1.5厘米,挖坑贴芽,每坑2~3粒,2~3天就可出苗。缺苗较少的,则可采用就地取苗,进行芽苗移栽。芽苗移栽的技术要领是“天要好,穴要小,水要少,苗要小”。如缺苗很少或间苗后又缺苗的,可用带土移栽的办法补苗,起苗时尽量不动土,少伤根。定苗后再缺苗的,则有全苗时留壮苗,没有全苗时留双苗,离得远的留三棵苗。对无法补缺的可通过巧留叶枝来补救,肥水好的棉田留2~3条,一般棉田留1~2条。薄地不留,阴地不留。
    (2)间苗定苗棉花的播种量一般是留苗株数的好几倍。所以棉苗出齐后,必须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不然棉苗拥挤成堆,互相遮光、争肥水,就会出现线苗或弱苗,造成早苗不早发,全苗不壮苗的后果。抗虫棉是由常规棉导人Bt基因后选育而成的,有的则是在转入Bt基因后又经过杂交选育出来的,其抗虫性能有的还不稳定,有的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分离现象,会分离出普通棉株,分离出的普通棉株与Bt棉株相比,表现为子叶肥大、叶色浅、叶片大且平展。这些杂株也需要在定苗间苗时仔细观察并拔除。间苗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后,留壮苗,拔弱苗、病苗,去杂株,做到叶不搭叶。第二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时间一般在2~3片真叶时进行,苗期气温不稳定或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也可推迟到3~4片真叶时定苗。此时棉株茎秆基部已木质化,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已较强,不易再发生死苗现象。为了保证密度,应事先按计划密度算好株距,带尺用手定苗,但株距要灵活掌握,可在远近不过寸的范围内,留壮苗去弱苗,提高棉苗的整体发育素质。
   (3)中耕松土  棉花苗期中耕是促进根系深扎和充分发育,地上部健壮生长,实现壮苗、早发的关键措施。
    北方棉区,通过中耕,可以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控制病虫为害,培育壮苗,使棉苗提早发育。苗期一般进行3次中耕,第一次在子叶期,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可提高苗根周围地温,促进支根早发,增加吸收能力,使真叶早出,增强幼苗抗逆性,还可破除土壤板结,切断表土毛细管,起保墒作用,这次中耕深度以4~5厘米为宜。第二次中耕结合定苗进行,深度可达6~7厘米,不要壅土。第三次中耕在现蕾前,深度可达7~8厘米,此时已进入6月份,气温上升,根系已较强大,地上部分生长加快,深中耕可以散表墒、促根下扎、并控制节间,在较肥的棉田更为重要。
    南方棉区,苗期一般多雨,表土易板结,通气性差,地温低,肥料分解慢,杂草易滋生,故应在清沟排渍的同时,进行中耕松土。在棉苗显行时就浅锄,出真叶后适当加深中耕深度,破除板结,提高地温,降低表层土湿,减少苗病。套作棉田,前茬收获后,应抓紧中耕灭茬、松土。
    (4)早施轻施苗肥棉花苗期由于地温低,土壤中的肥料分解慢,不能及时供应棉苗养分,一般要适当追肥。追肥应从苗情出发,早施、轻施以利于培养壮苗。高水肥地块或基肥充足的可不施。一般或较密的棉田,苗肥追施可结合定苗中耕进行,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10%~15%。即每亩追施碳酸氢铵7~10千克或尿素3~4千克,肥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前期旺长,中期容易形成高、大、空棵。对瘦弱的二、三类棉苗,可偏施追肥,适当多追,促小苗、弱苗赶上大苗、壮苗,以保证全田棉苗生长发育一致。南方套作棉区,前作收后施好提苗肥,是促壮苗早发的关键措施。
    (5)适时灌水、排水棉花苗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水多水少都不行,因此,要做好观察,使棉田水分既能满足棉花的需求,而又不因水分过多产生负面影响。北方棉区一熟棉田,一般播前浇足了底墒水,苗期不需浇水。如苗期出现旱象需要浇水时,应小水轻浇或结合追肥轻浇,以采用隔行沟灌的办法为好,浇后及时中耕保墒,改善通气状况,以提高地温,减轻因浇水而降低地温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苗期棉田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75%,低于55%则出现旱情。麦田套作棉花,棉花苗期正是小麦灌浆成熟时期,耗水量大,往往供水不足,需灌水防旱。
    南方棉区由于苗期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应注意清沟排涝降渍,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减少病害,促根生长,促苗早发。
    (6)防治病虫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黄萎病、枯萎病、红腐病等。黄萎病和枯萎病在播种后1个多月即可发病,定苗至现蕾期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可引起棉苗大批死亡。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多发生在早春,棉籽萌发时即会受到为害。播种后在阴雨高湿条件下,各类病原菌繁殖迅速,持续低温或突然降温不利于幼根生长发育,幼根生长缓慢,易于感染病菌发病,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后半月至1月内,是立枯病发病期,为害幼茎,易造成死苗,一般年份发病率达50%~60%,死苗率5%~10%,在春雨较多或寒流侵袭的年份,发病更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苗率可达30%~40%,为害十分严重。对于棉花苗期病害要采取综合防治,购买和使用包衣棉种,加强苗期管理,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时轮作倒茬,进行棉籽药剂处理等。
    棉花苗期经常发生蚜虫、棉叶螨、地老虎等虫害,造成卷叶,抑制棉苗生长,或致幼苗死亡。综合防治措施是搞好虫情情报、预榀服务,加强农、Ip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推广诱杀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结合间、定苗,将受害棉苗带出田外,用20%杀虫双水剂10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挑治棉叶螨。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8000倍液防治蚜虫。用敌百虫拌棉籽饼或毒土防治地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