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什么是蚜虫,蚜虫对花生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花生蚜虫?

Ailing 2018-07-19 09:08:28
如何识别与防治花生蚜虫?
    蚜虫(见彩图25~彩图27),俗称腻虫或蜜虫等。花生蚜虫即豆蚜,也称槐蚜、花生蚜、苜蓿蚜,属同翅目、蚜虫科,是危害花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为害程度不同。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花生从播种出苗到收获期,各生长阶段均可受到蚜虫危害,但以初花期前后受害最为严重。
    (1)危害特点  花生出土时,蚜虫就从土缝钻入,为害幼茎、嫩芽,花生出土后,成虫和若虫就会群集在花生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开花后为害花萼管、果针,致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花芽形成,同时也影响开花下针和荚果正常发育。蚜虫猖獗时,排出的大量“蜜露”黏附在花生植株上,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发黑“淌油”,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因此,花生蚜虫除直接为害外,还是多种花生病毒病最重要的传播介体,造成花生病毒病的迅速蔓延,使花生严重减产;蚜虫严重发生时,排出的蜜露有利于多种真菌的寄生,往往加重茎、叶腐烂。
    (2)识别要点花生蚜分成蚜、若蚜和卵3种虫态。成蚜分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若蚜又分有翅胎生若芽和无翅胎生若蚜。其识别要点见表16。
    表16  花生蚜各虫态识别要点
    体长1.j~1.8毫米,黑色、黑绿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眼黑褐色。
 
有翅胎生雌蚜
 
 
翅基、翅柄和翅脉均为橙黄色。足的基节、转节、腿节末端、胫节末端
 
及跗节为灰黑色,其他为黄白色。腹管漆黑色,圆筒状,端部稍细,具
覆瓦状花纹,尾片细长,基部缢缩,两侧各有刚毛3根
    成蚜黑色发亮,少数个体黑绿色,体长1.8~2.o毫米,体肥胖,体节
无翅胎生雌蚜
 
明显。有的胸部和腹部前半部有灰色斑,有的体被薄层蜡粉。触角第
一、二、五节末端和第六节为暗褐色,其余淡黄色
有翅胎生若蚜   体黄褐色,被薄蜡质,腹管细长,黑色,尾片黑色,不上翘
无翅胎生若蚜   个体小,呈灰紫色,体节明显
    卵   长椭圆形,较肥大,初产淡黄色,后变草绿色,孵化前呈黑色
    (3)发生规律花生蚜年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一年可发生20-- 30代。主要以无翅卵胎生雌蚜和无翅卵生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部分地区以卵在寄主作物和杂草上越冬。在华南各省能在豆科植物上继续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于翌春气温回升到10℃时开始活动,3月上中旬即繁殖为害。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开始产生有翅蚜,迁移到附近的荠菜、刺儿菜等杂草及豌豆、刺槐、国槐等中间寄主植物上为害,形成春季第一次迁飞高峰。5月份,花生出苗后,中间寄主上产生大量的有翅蚜,即迁入花生田为害,形成第二次扩散高峰。5月底至6月下旬花生开花结荚期是该蚜虫为害盛期,花生蚜虫进入第三次迁飞扩散高峰,在花生田内、外扩大为害。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又产生大量的有翅蚜飞向菜豆、刺槐、紫穗槐等阴凉处繁殖为害。秋播花生出苗后又迁入花生田为害,一直到晚秋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越冬。在广东蚜虫无越冬现象。每年以5~6月份和10~11月份发生较多,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24~26℃,相对湿度60%~70%),花生蚜繁殖力强,4~6天可完成1代,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100多头,因此极易造成严重为害。
    春末夏初,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或偏早,有利于花生蚜发生。平均气温15~23℃为花生蚜繁殖的适温,其中19~22℃最适。大气湿度和降雨是决定共生蚜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适宜温度范围内(16~25℃),相对湿度50%~80%有利于繁殖为害,相对湿度低于50%,特别是高于80%,其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一般旱地、坡地和生长茂密的地块发生较重。用地膜覆盖的比不用地膜覆盖的地块虫口密度小,受害轻。露栽花生早播、长势好的比晚播、长势差的蚜虫密度大,危害也重。
    (4)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避免连作,合理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杂物,减少虫源。要消灭越冬寄主,铲除杂草等越冬寄主,摘除被害叶片深埋,减少越冬虫量,减少虫源。蚜虫喜食碳水化合物,在栽培过程中,要多用腐熟的农家肥。不能一次性施肥太多,尤其是氮肥。
    ②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进行花生蚜虫的防治是一种有效和无公害的方法。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多,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合理保护和利用当地蚜虫的天敌,当花生蚜虫天敌占一定比例时,不必施药,完全可以通过天敌来控制蚜虫的为害。如在蚜虫发生时,以1: 20或1: 30释放食蚜瘿蚊,12天后防效可达88%~91%;每平方米释放烟蚜茧蜂415头,防效可达90%~950/;每隔一定距离投放1条草蛉卵箔条,有长久的防治效果;每平方米释放3~115头七星瓢虫(见彩图28)类捕食瓢虫,防效长久且稳定。在使用药剂防治蚜虫时应避免在天敌高峰期使用,同时要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以保护天敌。
    喷毒力虫霉菌200倍液,防效可达95%以上;用0.6%苦参碱内酯1000倍液叶面喷洒,可兼治红蜘蛛。
    ③物理防治  利用蚜虫趋向黄色的特性,田间设置用深黄色调和漆涂抹的黄板,形状不拘,板面抹一层机油(黏合剂),一般直径40厘米左右,悬挂高度1米左右,每隔30~50米1个,诱蚜效果较好。也可以放置黄皿诱杀。苗期具有明显的反光驱蚜作用,特别是使用银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减轻花生苗期蚜虫的发生与为害。
    ④化学防治  花生苗期蚜虫的防治,既要考虑到蚜虫对花生的直接为害,更要考虑到防治蚜虫对花生病毒病的影响,所以防治宜早不宜晚。花生播种后每亩用2千克48%毒死蜱颗粒缓释剂盖种。
    花生生长前期防治蚜虫,应选用高效、低毒、持效期较长的农药品种,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高效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0%阿维?辛乳油2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5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倍液,或50%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叶面喷雾,防效期达10~20天。
    花生中后期伏蚜的防治,应看天气而定,如果预报有10天以上的连阴雨,使平均气温降到24~27℃,最高气温不超过31℃,即可在伏蚜始盛期用药防治。如24~27℃的天气不超过5~7天,通过高温就可控制花生蚜为害,不需用药防治。中后期的伏蚜,可选用低毒、高效、速效性农药防治,如25%氰戊?辛硫磷乳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等,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雾防治。
    也可在开花下针期用农药熏蒸。即在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75--100克,加细土25千克,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植株,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亩用药液量为30~40千克。
    雨后初晴温湿适宜,十分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因此,抓住雨后初晴进行防治,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