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如何防治花生黄曲霉毒素侵染和毒素污染?

Ailing 2018-07-19 08:38:02
如何防治花生黄曲霉毒素侵染和毒素污染?
    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是弱寄生菌,在花生生长后期能侵染花生荚果、种子,虽然受侵染种子能引起贮藏期间霉变,播种后种子霉烂、缺苗以及影响幼苗的生长,但它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对人的危害更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常见的花生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i、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i、黄曲霉毒素G2这4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i毒性最强,产毒量最大。花生是最容易受黄曲霉菌侵染的作物之一,黄曲霉毒素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通常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花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比温带地区严重。黄曲霉菌的感染开始发生在田间,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后期。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以及贮藏不当,都可加重黄曲霉菌的感染和毒素污染。
    {1)发病症状受病菌感染的种子播下后,长出的胚根和胚轴受病菌侵染易腐烂,造成烂种、缺苗。花生出苗后,黄曲霉病菌最初在之前受感染的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边缘的坏死病斑,上面着生大量黄色或黄绿色分生孢子。病斑可以扩展到显露的胚根和胚轴,造成坏死。当病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时,病株生长严重受阻,叶片褪绿呈淡绿色,叶脉清晰,叶尖突出,病株矮小;根系发育明显受阻,缺乏次生根系统,亦称黄曲霉毒根。
    花生收获前受土壤中病菌感染,菌丝通常在种皮内生长,形成白色至灰色、致密的菌毡。荚果和种仁感染部位长出黄绿色分生孢子,收获后,条件适宜时,病菌在贮藏的荚果、种仁中迅速蔓延。严重时,整个种仁布满黄绿色分生孢子,同时产生大量黄曲霉毒素。
    (2)发病规律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土壤中的黄曲霉菌均可直接侵染花生果针、荚果和籽仁。影响黄曲霉菌田间感染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①花生生育后期遭遇干旱是影响黄衄霉菌侵染花生的重要因素。在干旱条件下,花生荚果含水量降低,导致代谢活动减弱,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随之下降,有利于黄曲霉菌侵染。当土壤干旱导致花生种子含水量降到30%时,种子容易受黄曲霉菌感染。
    ②花生田间管理和收获时受损伤的荚果以及由于土壤温度和湿度波动引起的种皮自然破裂,都可以增加黄曲霉菌的感染。黄曲霉菌易从伤口侵染,并在籽仁上迅速繁殖和产毒。
    ③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等为害花生荚果不仅直接把黄曲霉菌带进受害荚果,而且破损部位也为黄曲霉菌的侵染增加了机会。此外,锈病、叶斑病、茎腐病等真菌病害引起早衰甚至枯死的花生植株荚果,受黄曲霉菌感染率也较高。
    ④花生黄曲霉菌感染与土壤类型相关。国外报道,在变性土中种植花生较淋溶土感染少,可能与土壤黏度和持水性有关。以水旱轮作地土壤含菌量高,其次为水田,旱地最少。
    ⑤适时收获的花生受黄曲霉菌侵染的较少,而延迟收获的花生黄曲霉菌感染率较高。延迟收获花生的过熟果,特别是含水量高于30%的种子,显著增加了黄曲霉菌感染的机会。
    ⑥花生品种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生毒素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种皮在抗黄曲霉菌侵染中起关键作用,具有完整种皮的花生才能表现出抗侵染性。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多种病害的花生品种  从理论上看,选用抗黄曲霉病的花生品种是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南方选用早熟品种,使收获期提前,避开收获时的雨季,也是避免黄曲霉菌感染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②种植地块的选择  土壤中真菌的种类,因生态类型和土壤类型而异,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有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轻质壤土中,青霉菌属种类占优势;中度壤土,镰孢属种类占优势;黏重土,曲霉菌属种类占优势。花生生长后期土壤含水量低时,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体。因此,种植花生的田块,以选择轻壤或沙壤土为最好。地势要平坦、肥沃、排灌方便,没有工业和城市污染,避免连作。
    ③施肥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中等田块每亩用有机肥1000~3000千克十过磷酸钙50千克混沤25天后全层施肥,起畦后开穴前再施用花生专用肥20千克/亩于畦面。开花期每亩施花生专用肥10千克十尿素5千克。氮肥不宜过多,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倒伏。病虫害多,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加重。
    ④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有利于花生稳健生长和适时收获,合理密植能保证花生群体通风透光,调整土壤温度和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对黄曲霉菌侵染起到控制作用。
    ⑤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黄曲霉菌侵染途径  土壤中的蛴螬、螨类、螟虫、线虫等害虫侵袭花生荚果将所携带的黄曲霉菌传染给花生,土壤中的黄曲霉菌从虫损部位感染荚果,受地下害虫侵袭的花生荚果黄曲霉毒素含量通常很高。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可用广谱性杀虫剂如辛硫磷等在播种时沟施,或用毒死蜱颗粒剂施墩,对花生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因外因感染锈病、叶斑病而枯死的花生,其荚果黄曲霉菌感染率也很高。喷施杀菌剂防治叶斑病,防止花生早衰,特别是花生生育后期,花生白绢病容易引起花生茎腐、果腐,喷施甲基硫菌灵、木酢液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⑥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免中耕培土  在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中耕、除草、培土等,容易造成荚果破损而感染黄曲霉菌,因此,采用播种后喷乙草胺、异丙甲草胺除草剂或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防除杂草,对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有较好的作用。
    ⑦合理排灌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可引起种皮和荚果自然爆裂,特别是花生生长后期(收获前1个月)遇到干旱和高温可显著提高黄曲霉菌侵染及产毒率。田间荚果的含水量在14%~30%时最易受黄曲霉菌感染。在干旱情况下,黄曲霉菌侵染的起始温度为25~27℃,最适温度为28~30℃。正常灌溉时,不管土壤温度多少,完好的荚果均无黄曲霉菌感染,干旱期随着温度的增加常使花生黄陆霉菌感染率增加。
    另外,生育后期田间渍水易造成烂果。因此,起畦后应做好田间的三级排灌沟,保证花生生育期的供水排水需求。在花生收获前1个月内,应密切注意土壤水分情况和天气情况,如出现干旱少雨天气,土壤含水量低于35%时,应立即沟灌润畦,保证花生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预防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采用农膜覆盖栽培,可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
    ⑧适期收获在花生成熟期遇严重干旱又缺少灌溉的条件下,提前或适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晒干荚果,把花生种子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花生黄曲霉菌感染率很低。花生收获过早,荚果不饱满,秕果多,出仁率低;收获过晚,烂果、霉果和发芽果增多,造成减产,黄曲霉菌污染加重,特别是含水量低于30%时种子很容易感染黄曲霉菌。花生收获期可依据各品种常规收获期适当提前5~10天,饱果指数达到65%以上时要抓紧收获,适当提前收获可减少烂果、霉果,基本上不影响产量和品质,又可提前上市。不适当的收获方式如机械脱果、脱粒等造成荚果受损,也会增加黄曲霉菌的感染率。收获后及时把留在土壤中的残膜拣出,同时还要注意摘除花生秧上的残膜,避免牲畜误食造成伤害。
    ⑨及时干燥贮藏  花生果收获后要及时晒干,防止发霉,种子含水量达8%~10%,即可入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