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花生冠腐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花生冠腐病?

Ailing 2018-07-18 15:45:48
如何识别与防治花生冠腐病?
    花生冠腐病又称黑霉病、曲霉病、黑曲霉病和少亡病。主要在花生苗期发生,成株期发生较少。该病分布于全国各花生产区,一般情况下危害不严重,但在个别地块常造成缺苗断垄。一般发病造成缺苗10%以上,严重的可达50%以上。除花生外,还可危害棉花、香蕉、无花果等。
    (1)发病症状  花生幼苗和幼嫩植株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枯死。
    ①苗期染病花生播后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幼苗染病,病菌先侵染残存的子叶,进而’侵染茎基部。病菌初生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以后迅速扩大,根冠及根颈部腐烂,患部初呈黄褐色,后转为黑褐色至黑色,质地由湿腐变为干腐,皮层纵裂,最后仅剩下破碎的纤维组织,病株外观呈枯萎状。拔起病株时,易断头,断口在根颈部。
    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很快长出黑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与花生白绢病的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和油菜籽粒状乳白至茶褐色菌核病征明显有别。将病部纵向切开,可见维管束和髓部变紫褐色。
    ②果仁染病  病菌侵染吸水膨胀未萌发的果仁,使之腐烂而不能发芽,在花生受害部位表面长出一层黑霉。种仁发芽后,病菌侵染子叶,子叶未出土就变黑腐烂;胚轴受侵染呈水渍状,浅褐色,有黑色霉层。
    (2)发病规律冠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黑曲霉菌,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寄附在病株残体、种子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中越冬。种子内外都带有病菌。第二年播种带菌的种子可以直接引起病害的发生。花生播种后,越冬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后,从受伤的种子脐部或子叶间隙侵入,也可以直接从种皮侵入。子叶和胚芽最易感病,严重的往往腐烂而不能出土。借分生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一般在花生开花期达到发病高峰,后期发病较少。田间感病一般发生于发芽后10天以内。幼芽在伸长过程中接触到土壤中的病原菌,病菌芽管直接侵入胚轴或子叶内。冠腐病的发病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幼苗基部容易烫伤,增加发病机会。发病适温为30~37℃。破损或霉变种子容易发病。播种过深,幼苗迟迟不能出土,增加幼苗与病菌接触机会,容易感病。常年连作,土壤曲霉菌积累较多,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合理轮作,轻病地与玉米、高梁等非寄主作物轮作1年,重病地轮作2~3年可减轻病害。
    ②种子处理注意种子质量,播前种子,使用药剂拌种,拌种前可将种子先浸湿或浸24小时后沥干,再用占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拌种;或用占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24小时(药液浸没种子为度);也可用占种子重量0.2%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浸种24小时。
    ③加强田间管理  精细整地,根据天气及土质情况注意适当浅播、晚播,深浅均匀,创造有利于幼苗萌发出土的土壤条件,可减轻发病;播种后遇雨时,雨后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以利幼苗出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促使花生健壮生长,能减轻病菌危害。田间除草、松土时不要伤及根部。
    ④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液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15%嗯霉灵水剂450倍液,或58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羟锚500~8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5千克,视病情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对发病集中的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从每穴花生主茎顶部灌200~25050毫升药液,顺茎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