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就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银汉迢迢暗度”。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的相会,给七夕节镀上了几多浪漫唯美的色彩。特别是女儿家,在夏日月夜,凉风习习之中,遥望星河。在星光灿烂和繁星闪耀之中,期许着自己的浪漫爱情,这是何等的惬意之事。
虽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给七夕节增添了不少光彩,但据说七月初七这天的节日习俗在汉代就有了,起初它叫乞巧节,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起来。
所以,今天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还是以乞巧为主要内容的。七月初七这天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直到空气中的尘埃在水面上结成一层特别薄的膜。然后,把针丢在水里,这时在薄膜的支撑下,轻巧的针就会浮在水面上。看投影在水中的针影,如果形成云彩、花朵、动物之形,就是得巧。在七夕的晚上,姑娘们手拿针线,坐在月光下穿针引线,谁先穿过线,谁就能得巧。妇女们在七夕节乞巧的时候还会唱着《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乞巧歌》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唱出了她们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就算牛郎织女不是在这一天相会,这些女子也让七夕具有了它独特的风情和韵味。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除了“乞巧节”、“女儿节”这些众所周知的称谓,七夕节还有许多有趣的称呼。
双七。因为这天是七月初七,所以,又称双七,也叫重七。
香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好不容易会见情郎,织女当然要涂脂抹粉,好好梳妆打扮一番。这一打扮不要紧,银汉之间,香气怡人,以至人间也漫天飘香。所以,人们就把这天叫做香日。
星期。牛郎星和织女星一年一会,双星相期,当然是叫星期了。
巧夕。这个名字其实是乞巧节和七夕节的合成,七夕节乞巧,谓之巧夕。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以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习俗,故称女节,也叫少女节、女儿节。
兰夜。农历七月故称兰月,七月初七的晚上当然是兰夜了。
小儿节。因为这个节日的乞巧、乞文等节日习俗都是少女、童子进行的,所以又称小儿节。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展艺的习俗,故称穿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