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引发棉田除草剂药害的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多样,既有药剂本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1)药械调试使用不当 田间作业前要对药械进行认真仔细的检修调试,避免出现重喷、漏喷、分布不均、滴漏,造成局部喷药量过多,从而引发药害。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百草枯防除行间杂草时,喷头必须装上防护罩,小心将药液喷到棉株上。最好选择无风天气,喷药时压低喷头,尽量避免药液接触棉株。棉田除草剂器械与治虫药械不能混用,要专械专用。棉花对2,4一滴丁酯非常敏感,喷过该类除草剂的器械,应该用洗衣粉和碱水反复冲洗。如果没有洗净,即使长时间放置后在棉花上使用,仍会对棉花造成药害。
(2)药滴挥发及飘移 在棉田附近施用除草剂时由于风力过大、温度过高等因素,造成药滴直接飘移或挥发后飘移进入棉田,产生危害。高挥发性除草剂,如2,4一滴丁酯、2甲4氯、异蟋草酮等,在棉田附近的麦田及玉米田喷施时随风飘移产生危害。而且,喷雾器压力越大,雾滴越细,越容易飘移。对于易挥发的除草剂,不仅存在飘移问题,而且遇上高温会促使药液不断挥发引起药害。
(3)过量使用或错用误用 随意加大除草剂的用药量而产生药害。有的棉农误以为药量越大,效果越好,盲目扩大浓度,超过棉花对除草剂的耐受范围,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如48%氟乐灵乳油每亩用量为100~125毫升,不能重喷或漏喷,有的棉农将棉花苗前除草剂氟乐灵的用量加大到每亩500毫升,造成棉花主根肿大,并引发棉株第二、三片真叶皱缩、变小,植株矮小,茎秆粗壮,生长停滞。错误地使用除草剂品种,如将麦田除草剂用于棉田,将一些苗前除草剂用于苗后除草,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因药瓶标签脱落或标签遭腐蚀不清,误将除草剂当成治虫药剂喷施棉田造成危害。另外,除草剂品种繁多,商品名五花八门,很容易4音^{}f,|:岛:芒、小卜杠、口
(4)异类除草剂或其与农药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间的合理混用,可以提高除草效果,扩大杀草谱,实现病、虫、草兼治,省工、省时、省药。但是,若不经过混配药效、药害试验的盲目混用,反而使药效降低,也易引发药害。此类药害常常是由于混用后农药成分互相干扰产生的。
(5)除草剂的产品质量问题伪劣农药或除草剂中含有对棉花有害的活性物质,在使用后也易产生药害,除草剂本身的质量是否关键,杜绝使用未经登记的、无三证的、过期的、标签不清的除草剂。
(6)沟渠水源污染在农田长期大量使用某些水溶性较强、持效期较长的灭生性除草剂,随着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进入棉田,或随着排水进入沟渠,直接或间接导致棉田受害。对用过的除草剂包装物及残余药液处理不当,也会造成药害。在沟渠清洗盛装除草剂的塑料桶或倾倒残余药液导致水源污染,再用污染的水灌溉或喷药造成棉花危害。
(7)异常气候或不利环境条件影响 除草剂药效、药害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降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一般来说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而温度、光照、降雨、土壤湿度则年份间变化较大。使用除草剂后,遇到异常气候如低温、高温、高湿、暴雨、大风、寒潮等易对棉花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