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减少棉花蕾铃脱落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Ailing 2018-09-27 14:48:15
减少棉花蕾铃脱落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选用抗虫、抗病、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创造一个合理的棉花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气肥资源,促使棉花健壮生长,多结铃,结大铃。在棉花栽培上,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状况、生产水平及品种的特征特性,合理密植,以获得田间最高亩产铃数。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原则上旱薄地宜密,每亩3000~3500株;高肥水地宜稀,每亩2500~3000株;在长江流域以杂交棉品种为主,为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优势,宜适当稀植,在长江中下游棉区适宜密度为每亩1200~1800株,在长江上游棉区每亩1600~2400株。按播种时间早晚分:夏播棉宜密,春播棉宜稀;按株型分:紧凑型棉花宜密,松散型宜稀;总之,要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说明种植,确保棉田得到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蕾铃脱落。
    (3)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在施肥策略上做到“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稳施或不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棉花进入蕾期,需肥量逐渐增多,花铃期是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所以施好花铃肥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应分两次追施,第一次在初花期,亩施尿素5~10千克;第二次在盛花期,亩施尿素15千克左右,注意配合磷钾肥一同追施,也可单独追施棉花专用肥,满足棉株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减少蕾铃脱落。打顶前普施盖顶肥,主要是防止棉花早衰,增秋桃盖顶,一船亩施尿素6千南方右.加巢棉秽毕长后朔右稍即a毒硼象.钚可进行根外追肥。
    (4)适时打顶摘边心抹赘芽适时打顶、摘边心、抹赘芽能有效防止无效果枝与花蕾的滋生,调节棉株内部物质分配,减少蕾铃脱落。黄河流域棉区,打顶宜在7月20日前后进行,先打高后打低,分两批打完。摘边心宜在8月15日后进行。打顶后要及时抹去赘芽,摘除棉株下部发黄老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使养分集中供应蕾铃生长。
    (5)科学化控根据棉花的生长状况,科学地实施化控,正确地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是确保棉株健壮生长,实现多结铃、成大铃、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实施化控必须做到“看天、看地、看苗”科学运用,即蕾期宜轻、花期宜重,控制株型宜轻、防止疯长宜重,天气偏于宜轻、阴雨足墒宜重,掌握好多次少量的化控原则。苗期以促为主,可喷壮苗素、复硝酚钾等2次。蕾期以调为主,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一般进行四次化控为宜,现蕾期每亩用甲哌铃1.5克防止疯长;初花期每亩用甲哌锚2克防旺促转化;盛花期每亩用甲哌铃2~3克抑制中部节间伸长;打顶后5~7天亩用甲哌铃3克封顶封边心,促进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运输,可有效地防止棉株旺长,塑造理想株型,培育高光效群体,减少蕾铃脱落。
    (6)及时防旱排涝  棉花属于直根系作物,正常天气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遇伏旱,中午出现叶片萎蔫现象时,应及时浇水,确保棉株正常生长。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高峰期,也正好进入夏季的雨季,降水多、温度高、湿度大,也是棉花蕾铃脱落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棉田“四沟”(厢沟、腰沟、围沟、总排水沟),若遇大雨暴雨,要及时排水护苗,防止田间积水,防止蕾铃脱落。
    (7)及时防治病虫害棉花进入花铃期以后,正是各种病害、虫害的}昆合为害期,对转基因抗虫棉,要重点’防治棉盲蝽、棉叶螨、棉蚜等非靶标害虫。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减轻为害,减少蕾铃脱落。同时注意,喷药时要选择下午进行,防止在上午授粉成铃高峰期因遇药水,造成花粉粒破裂败育而影响诈常授粉。
    (8)提倡喷施激素保花保蕾赤霉酸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体积的增大,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在棉花上喷施赤霉酸,能使更多的有机养分输向蕾铃,从而能减少脱落,提高成铃率。若与矮壮素混合喷洒,保铃效果更好。具体用法是:在花铃期用40%的赤霉酸可溶性粒剂60000倍液与so%的矮壮素水剂30000倍液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5次,每次每亩喷药水50千克左右。
    (9)人工辅助授粉适当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的当日上午9~11时,保证棉花受精防止棉铃脱落。
    (10)防灾减灾特别是防止干旱和台风等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