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花生灰霉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花生灰霉病?

Ailing 2018-07-18 15:30:58
如何识别与防治花生灰霉病?
    花生灰霉病属世界性病害,比较广泛,一般危害不很严重,但在个别地方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也可引起暴发。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及北方早熟栽培的拱棚内。春季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引起此病广泛流行,可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该病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造成烂顶死苗,缺株断垄;后期轻病株虽能恢复生长,但其生长势弱,植株大小不一,病株开花迟,落针结果迟,成熟不一致,最后影响荚果数量和种子饱满度。病株比健株的总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均减少,第一、二对侧枝发育不良或部分枯死,花少果少。
    (1)发病症状病菌侵染花生叶片、托叶、茎和荚果,尤其以植株顶部、顶下第二、三复叶及幼茎中上部最易感病。
    ①叶片发病  被害部初期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似开水烫过一样。天气潮湿时,病部迅速扩大,变褐色,呈软腐病,表面密生灰色的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最后导致地上部局部或全株腐烂死亡。如遇天气转晴和高温、低湿的条件,仅上部死亡的病株还可能恢复生长,下部可能抽出新的侧枝,许多轻病株都可能恢复生长。天气干燥时,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淡褐色,直径2~8毫米。
    ②茎基部和地下部荚果发病  变褐腐烂,发病部位产生大量黑色菌核。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病菌迅速侵染植株所有部位,造成全株或部分枝条枯死。
    (2)发病规律  病原菌无性世代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葡萄核盘属富氏葡萄核盘菌。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中越冬。第二年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风雨传播。
    病害发生适宜气温在20℃以下,长期低温阴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当气温回升时,病害停止发展。南方多发生于早春2~4月间的春花生幼苗期,这期间如遇长时间多雨多雾天气,植株生长又衰弱,本病易发生流行。沙质土较冲积土的发病重,单施氮肥较增施钾肥的发病重,播后出土慢的较出土快的植株发病重。品种间抗性有差异。水田花生由于湿度大,病害发生早,发生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高产良种。适时播种,注意播种不要过早。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遇低温阴雨天气应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天晴后及时追肥,促进病株恢复生长。精细整土,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有利于幼苗出土的土壤条件。根据当地早春天气特点掌握适期早播。
    ②化学防治  在常发病区,应于花生齐苗后最迟于病害刚露头时及时喷药预防控病。可选用so%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胶体硫1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10天喷药一次,前密后疏,交替喷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