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如何通过加强播种前的管理和种子处理减少花生病虫鼠害的发生?

Ailing 2018-07-18 15:21:52
如何通过加强播种前的管理减少花生病虫鼠害?
    (1)水旱轮作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稻茬种花生,实行水旱轮作,是防治花生病虫草鼠害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无公害措施。通过水旱轮作,不但可以控制蛴螬、金针虫、根结线虫病、青枯病的发生,不需用药防治,而且可以大大减轻草害、叶斑病、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程度。(2)旱旱轮作无水旱轮作的山区、岭地,实行花生与芋、西瓜、小麦、玉米等旱旱轮作1~2年,青枯病、根结线虫病易发地区轮作3~5年,对花生病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3)深耕土地深耕不但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而且可以明显地减轻花生病虫草鼠害。
    (4)认真搞好春季灭鼠搞好春季灭鼠,可以保证花生全苗,春季是控制全年鼠害的最佳时期。
    (5)早春耙地保墒、清除杂草早春耙地除能保墒外,还能防除田间杂草,减少地老虎的落卵量及大黑鳃金龟的食物来源。因此,早春及遇雨后应及时耙地。
如何通过种子处理减少花生病虫害的发生?
    (1)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花生品种对不同病害有一定的抗性和耐性。选择抗病能力强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可起到减轻病虫危害,减少药剂使用量的作用。在选用抗病品种时,应考虑当地消费习惯、生产目的、病害种类、品种熟性等方面的因素。
    (2)严格种子检疫需要引种、调种的产区,事先必须调查好种子产地的有害生物情况,不从重病区调种,不得从根结线虫病、青枯病区调种,以防病害扩散。
    (3)选用秋夏花生留种  选定品种后,还要尽量选用贮藏时间短、活力强、未受病虫危害的种子。南方秋花生留种,北方夏花生留种生活力强,耐贮性好,休眠期短,耐低温,出苗快,增产显著,是花生品种复壮、防止退化、保持稳产的重要措施。
    (4)四级选种  做好四级选种(选地块、株、果、仁)。选长势好、品种纯、病虫害轻、产量高的田块留种;摘果时选结果多而整齐的单株留种;在株选的基础上选双仁果留种;播种前剥壳时,将小粒、破皮、变色、有紫斑的种仁剔除。四级选种是防治花生病害的重要措施,也是花生提纯复壮、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条件。(5)注意种子保存要选择低温、干燥的仓库贮藏。目前农家常用的瓦缸贮藏法,即选择密封性好的瓦缸或容器,放到阴凉的地方,下面垫石灰或草木灰隔潮,或者垫一层干燥的花生壳或稻草防潮,放入花生荚果后加盖密封保存。这种方法可保存花生荚果1~2年,适合少量种子的贮藏。
    (6)晒种播种前5~7天,选晴好天气,将花生种子带壳晒种2~3天。晒种场地以土质晒场为宜。不要选用水泥或石灰做成的晒场晒种,以免灼伤种子。在晒种过程中,要经常翻种,以使种子不同部位受热均匀。晒种可增强花生种皮的透性,提高种子细胞的渗透压,有利于播后种子吸水。晒种可提高种子内部水解酶的活性,提高呼吸强度,有利于物质转化,促进种子萌芽。晒种可杀死病菌和虫卵等,从而减少播种后病虫害发生的危险性。
    (7)剥壳在播种前1~2天剥壳,最好即剥即播,不要过早剥壳。剥壳过早会使种子吸水受潮,呼吸作用与酶的活性增强,过多地消耗养分,降低种子活力;过早剥壳还可为病菌和害虫侵害种子,或机械伤害种子创造条件。所以,在生产上一般不提倡过早剥壳。
    (8)精选种子通常分为4级,用1级和2级饱满完好籽仁作种。下种前要做种子发芽试验,选用无病虫、优质良种,确保生产田使用的种子发芽势在80%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
    (9)浸种催芽在低温、干旱的地区种植花生,或当种子质量差时,可通过浸种催芽的方式选优淘劣,控制有害生物侵染,以保证播种质量。催芽温度维持在25~30℃,催芽至种子的胚根刚露白时即可播种。
    (10)药肥拌种  药剂拌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播种后鼠、雀、兽及地下害虫等对种子的危害。药剂拌种还可抑制花生种子上常附有的青霉菌、根霉菌、曲霉菌和镰刀菌等病菌的侵染,防止播种后烂种或死苗。常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1%的百菌清或0.3%的多菌灵、硫菌灵拌种,拌后即播。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4%多菌灵胶悬剂100毫升,或50%多菌灵粉剂100克十水3升,匀拌于花生种仁50千克。在新垦地或瘦瘠地初次种植花生,将种子与根瘤菌或钼肥拌种可使根系早结瘤、多结瘤。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2%的煤油或柴油拌种,对地下害虫和鼠、雀害有防避作用。但煤油和药剂拌种会影响根瘤菌的活力,故使用根瘤菌时应将根瘤菌拌到种肥中。也可用种子包衣技术来代替药剂拌种,防治金龟子及金针虫等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