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收集 引种的第一步工作是收集品种材料和对这些材料在本地进行试种。引进时要详细了解拟引进品种的生态类型、选育途径、遗传性状、产量潜力、品质特性、适应性、抗病抗逆性、生育期等情况,然后再根据需要与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引种首先要考虑的是引入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是否适合当地的耕作制度,其次是要鉴定品种的适应性与丰产性。在引进种子时,数量上不要过多,只要能满足试验用种即可,不能在未试种之前就大量调种直接投入生产,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2)检疫检验引种的同时往往会带来病虫害及杂草。所以从外地区,特别是从国外引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对有线虫等检疫对象的材料,应及时加以药剂处理,必要时应立即烧毁,以免后患。对国外引进材料必须隔离种植,经详细观察,确认未携带病虫杂草后,方可在科研和生产中应用。如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根治措施。在引种和调运种子时,种子检验应注意种子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纯度、净度等,符合各级种子规定标准方可调运。
(3)试种选择新引进的品种,特别是从生态环境差异大的地区和国外引进的品种,应首先在小面积上进行试种观察,初步鉴定其对本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价值;同时,还要观察是否有变异,如有变异,必须进行选择,以保持种性,或培育新品种。对选择的个别优异植株,可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进行选育。选择时,可采用去杂去劣、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法进行。
①引种试验 引种试验以当地代表性的良种为对照,进行包括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抗病虫性等的系统比较观察鉴定。同时在品质特性上也要符合市场要求。
②观察试验 对引人材料进行小面积试种观察,初步鉴定其对本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价值。
③比较试验对观察中表现优良的引进品种进行小区面积较大的、有重复的品种比较试验,做更精确的比较鉴定。
④繁殖区试 通过观察选择,对符合本地区要求的品种加速繁殖种子,以供进一步品种试验和栽培试验,对表现优异的引进品种可参加本地区的品种区域试验,评价其适应地区及范围。
(4)审定推广 对从同一生态地区引进的新品种,通过观察鉴定,如性状基本稳定,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比当地推广种表现良好的,经种子管理部门审定或认定后,可以直接引进原原种、原种进行繁殖、推广,也可直接引进良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