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生优质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秋花生是指我国华南地区利用早稻茬田种植的花生,通过春、秋两造种植,增加收入,种植效益好,种植面积发展很快。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根据秋花生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徒长、早衰和病害多的特点,选用适于水田种植的植株健壮,生长势强,抗倒伏,不早衰和耐旱、抗锈病的高产品种。
(2)种子处理选用饱满的大粒种子,播种前带壳在土晒场上晒种1~2天,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剥壳后把杂种、秕粒、小粒、破种粒、感染病虫害和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拣出,特别要拣出种皮有局部脱落或子叶轻度受损伤的种子。随剥壳随播种,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病菌感染或机械损伤。秋植花生浸种催芽,可有效提高发芽率,栽培上达到苗全、苗齐的效果。种子在40℃温水中浸泡4小时后捞起,摊在草席上,保持湿润,经12~24小时露出白尖(胚根).可拣芽播种。如遇雨天不能播种,应将催芽的种子放在阴凉通风处,摊成薄薄的一层,但要注意抑制芽的生长。播种前,用0.3%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可以防止或减轻病害。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
(3)精细整地 秋花生必须选择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肥保水强的稻田、薯地、瓜田等进行种植。花生是深根作物,根群分布在活土层,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条件是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干时不散不板、湿时不黏的沙质壤土,有利于深扎根。播种前深挖倒土,深耕20~25厘米,加深耕层,边挖边整,做到细、平、碎。开好主沟、腰沟和畦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整地可提前10~15天进行。做畦宽80厘米,畦高10~15厘米,行沟33厘米,畦面宽47厘米,畦面小行距23.1~26.4厘米,大行距53.6~56.9厘米,平均行距40厘米,穴距14.85~16.5厘米。
(4)施足基肥秋花生一般齐苗20天左右即开花,营养生长期比春花生短(一般110~120天),前期又处在气温高的多雨季节,肥料分解快,易消耗,因此必须施足基肥。否则,常因前期营养不足,植株营养生长不良,致使迟分枝、分枝少、产量不高。要掌握堆沤腐熟、量多质淡、全层施放、避免肥害的原则。基肥量要占总施肥量的80%~90%,分层施用。一般播种前每亩土杂肥4000~4500千克,其中花生麸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塘泥和草泥350千克,混合堆沤20天后,于早稻收后均匀撒于地面,结合耕翻施于15~20厘米土层内。播种前结合起畦,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或碳酸氢铵7.6千克、磷肥9.6千克和草木灰26千克,然后开沟播种,不再施盖种肥。
(5)适时播种秋花生秋种冬收,对播种适期要求很严格。播种太早,播后因气温过高,营养生长期过分缩短,病虫害较多,花期处在高温日照长阶段,影响花器发育和开花授粉,结荚较少;秋植花生成熟期的温度要在18℃以上,播种太迟,则因后期气温低,荚果结实发育不良,空秕荚果多,产量低。一般北部地区(广东北部、福建、云南中南部、广西中北部、湖南、江西南部)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为宜,中部地区(广东中部、福建东南部、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以立秋前后播种为宜,南部地区(海南全省、广东与广西南部)以立秋至处暑播种为宜。
播种方式可采用穴播(每穴2粒种子)或开浅沟条播,秋花生播种期正处于气温高、雨水多的环境,种植时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起垄双行双粒种植,每亩10000~11000穴,播种深度以4~7厘米为宜。分严重,特别是苗期遇雨不能及时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往往发生草荒而导致大幅度减产;而且人工中耕既费工,又会伤根、断枝和破叶,造成病害机械感染,影响花生收成。采用化学除草免除中耕,可省工、防草害和减少病害感染。据试验,化学除草免中耕的比常规中耕除草的,每亩增产荚果25.4千克,增产16.2%。可每亩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0.2~0.3千克,或48%甲草胺乳油0.1~0.15千克,或25%嗯草酮乳油150~175毫升,兑水50~75升,充分混合或乳化,于秋花生播种后2~3天内均匀喷施地表。但要注意喷除草剂后,不要再进田践踏,以免影响除草效果。至花生生长中期可再拔除1次大草。
(7)查苗补苗 秋花生播期适逢高温多雨环境,播后容易缺株,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苗。齐苗后,要立即进行查苗补缺,确保全苗。每穴双粒播种的,如缺一苗可以不补,如全穴缺苗应及时移苗补植或用种子催芽直接播种补苗。
(8)适当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应适当追肥。追肥要早追苗肥,中期结果层追钙肥,后期叶面喷施磷、氮肥,使之出苗齐全、茎枝早发。齐苗后,每亩用尿素5千克在雨后泥土湿润时撒施,促早分枝、早开花下针。花生在开花下针期吸收的养分占一生总吸肥量的60%,因此,在开花下针期施肥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显著,此时每亩施复混肥料20千克。花生开花前后,每隔7~10天用2%~4%过磷酸钙水澄清液或1%~2%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2~3次,以提高产量。待谢花后,每亩撒施黑白灰60千克(石灰粉、草木灰各30千克),防止后期出现早衰和过早谢苗。每亩用100克硼酸钠兑水50升,于始花期、盛花期各喷1次,硼肥能刺激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有利于受精。
(9)水分管理 花生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是“两头少,中间多”。秋花生出苗后10天内不灌水,进行蹲苗,促其扎根深,增强抗旱能力。果针期灌水,以水调肥,促早生快发,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针迅速人土。荚果形成至饱果期,每7天灌1次水,保持干湿交替。同时,在果针下土后,要结合清沟培土,魄』匝田问漏商斩陆嚼肛铄痛
(10)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主要有青枯病、丛枝病、立枯病、叶斑病、锈病、蚜虫、蓟马等,防治方法参考本书相关部分。连作地病虫害发生严重,建议采用水旱轮作控制病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