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进入受限空间前现场采取措施。
①进行进入受限空间的危害识别,并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审批。施工方案内必须有安全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遇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现场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在设备外的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设备的出人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②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设备经过置换、吹扫、蒸煮。所有与受限空间有联系的阀门、管线加盲板隔离,列出盲板清单,并落实拆装盲板责任人,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牌标示。设备打开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温度适合人员作业;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或佩戴空气呼吸器。但设备内缺氧时,严禁用通氧气的方法补充氧。
注:如果受限空间内用系统风进行强制通风,与供风系统相连的所有氮气线必须加盲板,通风结束后风线加盲板并再次对受限空间进行取样分析。
③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采样分析。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盛装过可燃有毒液体、气体的受限空间,应分析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保证设备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h)。
④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的安全措施。
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职监护人,监护人应清点出入受限空间作业人数,并与作业人员确定联络信号,在出人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②清罐作业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③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当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④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
⑤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但佩戴长管面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
⑥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4h取样复查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当作业中断4h以上时,再次作业前,应重新对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予以确认。⑦带搅拌机的设备应切断电源,挂“禁止合闸”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
⑧受限空间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⑨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
(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后的安全检查。
①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物品进行清点,不得有人、物遗留在受限空间内。
②关闭受限空间的人口,并在人口醒目位置设置“危险!严禁人内”(红色字体)警告牌。
③检查用于监护的灭火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维护或更换,符合要求的恢复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