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更快、更全面、更便捷” 特应性皮炎有了靶向治疗新方案

2022-05-11 17:04:57  来源: 环球网 

特应性皮炎(AD)——一种困扰着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慢性皮肤病,在每年的春夏之交迎来了高发期。

AD被称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该疾病由多种炎症反应引起、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损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作为一种皮肤顽疾,AD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AD领域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创新口服靶向药物的问世更是改写了AD的治疗格局。

针对AD的创新靶向疗法以及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沉重负担,记者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李承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张春雷教授以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慢性皮肤病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史星翔。

俗话说“不痒不AD”,瘙痒是AD患者共同面临的烦恼。张春雷教授介绍,AD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皮损表现会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反反复复发作的剧烈搔痒”。并且AD具有遗传过敏倾向,目前没有办法彻底根治。

AD可发于婴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其中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影响尤为严重。有数据统计,我国AD患病人数高达8000万人,而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占比高达40%。

张春雷教授谈到,AD患者往往会被痒的睡不着,有时还会越抓越痒,形成恶性循环,如果长期持续这种状况,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AD病程长、易反复,不但会瘙痒难耐,还会造成皮肤的损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了解,成年人和青少年的皮损可发生在躯干、四肢、面部和手部等外露可见部位,容易使患者产生容貌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资料显示,有71.2%的患者曾因皮损遭受过歧视,有严重的社交恐惧和容貌焦虑;50%以上的青少年患者自信度降低、害怕社交甚至产生抑郁。

张春雷教授指出,青少年面临着中考、高考这些人生关键的节点,维持良好的专注力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为升学前途“加分”,但伴随AD而来的持续瘙痒让他们注意力不能集中,尤其是在夜晚,反复的瘙痒和挠抓,更是让他们难以睡个安稳觉,这也会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同时,外露部位的皮损很容易让他们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思想和行为问题,让家长十分担忧。

“AD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往往不满意,并且包括激素在内的使用,也会担心存在安全性问题。”在谈到AD治疗现状时,李承新教授如是说到。

既往我国对于AD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用药、紫外线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几大类。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使得AD治疗迈向靶向治疗的新阶段。

“但从作用机制上来讲,目前的生物制剂仍有一定局限性。”李承新教授同时提到,从治疗效果来看,几乎有超过一半患者达不到理想的皮损清除效果,而生物制剂需要注射使用,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提出了挑战。

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AD炎症的发生是颇为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共同作用导致。随着疾病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抑制JAK1能够全面阻断与AD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因此更有效改善炎症。

李承新教授解释说,传统AD治疗药物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可以实现“一个面”的杀伤,但带来的副作用很明显。现有的生物制剂阻断的是白介素4、白介素13这两个细胞因子,属于“一些点”的杀伤。而小分子靶向药能够阻断JAK蛋白激酶中的JAK1分子,包括白介素4、白介素13、白介素31等AD发病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具有“一条线”的杀伤力。“这三者之间可以理解为“点、线、面”的关系。”

张春雷教授也表示,目前的生物制剂主要针对的是两个白介素细胞因子,叫“一箭双雕”,而JAK1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内所有跟瘙痒、炎症有关的信号通路,实现“一箭多雕”。

对于JAK1抑制剂的临床表现,张春雷教授用了“更快、更全面、更便捷”三个词来形容。“一是止痒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更有效;二是皮损清除率更高,甚至可以完全清除;三是可以口服,治疗更便捷。”

在一项名为Heads up的“头对头”研究中,接受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治疗1周后,瘙痒即明显降低至31.4%,维持治疗16周后,患者瘙痒症状更是降低了66.9%。在皮损改善方面,分别有68.6%和53.7%的头颈部皮损在第8周达到EASI 75和EASI 90(皮疹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达到至少75%和90%),至第20周,达到EASI 100的患者比例升至40.6%。

今年2月,口服选择性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缓释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对其他系统治疗(如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的难治性、中重度AD患者。5月8日,乌帕替尼缓释片正式在华上市,为我国AD患者带来更前沿的靶向治疗方案,这也是目前唯一获批治疗青少年AD患者的JAK1抑制剂。

李承新教授表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快速解决瘙痒问题,那么患者一系列的心理、社交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随着临床疗效的改善,皮损完全清除,患者变得更自信了,这是皮肤科医生最大的期待。

“感谢伟大的免疫学家们,不断研发更好的药物,无论是大分子的生物制剂,还是小分子靶向药,都开启了新的AD靶向治疗时代,让AD从难治到可治,甚至实现患者生活质量彻底改变,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张春雷教授说到。

对于AD患者的临床治疗前景,史星翔主任认为,“创新靶向疗法的引入使得我国AD治疗与国外迅速接轨,但患者不仅要用得上药物,还要用得起。由于地区差异,药物的可及性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期望未来相关部门、医药企业以及社会多方能够通力协作,积极推动更多像乌帕替尼这类创新靶向药的医保覆盖,惠及我国广大的A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