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常在3岁左右起病,以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多见。常见的“口吃”有两种,即痉挛性“口吃”与强直性“口吃”。前者是发音器官肌肉的痉挛,出现多次重复第一个字的音节。后者是发音器官肌肉的强直,难以发出或停顿在某一字上。“口吃”主要有以下特征:开始讲话时有紧张及挣扎的表现;开始的词有声音延长;词的多次重复,讲话时充满了“a,en”和词的第一个音节;插入了别的音;嘴、腭周围发出颤抖;声音的定调及响度升高,并有延长;避免使用特殊的词和讲话过程中暂停次数增多;因为儿童预料发出某些词时会有困难,所以脸上出现恐惧的表情。由于“口吃”常遭到他人的嘲笑,故儿童常伴有不愿说话、自卑、孤僻、易激惹、焦虑等情绪与行为问题。
“口吃”如何预防与治疗?
“口吃”的预防首先要避免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不流畅发展为“口吃”,幼儿说话不流畅时,不要指责,不要催促,不要过分关注,让其放松,放慢语速,过段时间即可自然恢复。避免幼儿模仿“口吃”患者说话,避免在过分焦虑、着急的情况下说话。
“口吃”的治疗是要防止发展为慢性“口吃”,及防止心理并发症出现。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言语反馈治疗、言语流畅性训练、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中,强调行为的、认知的和情绪的治疗,包括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疗法和暴露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