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的施灸部位有哪些?
基本穴位:以督脉穴为主,如大椎、身柱、腰阳关等,配合手足阳明经穴以疏通阳脉、促进气血运行。
辨证选穴:肾气亏虚型灸肾俞、关元、命门、气海、风池,伴有遗尿者加灸中极;脾气不足型灸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中脘、脾俞、肾俞,伴有纳差者加灸公孙;肝血不足型选肝俞、肾俞、血海、气海、膈俞。
艾灸疗法的施灸方法有哪些?
3岁以上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3岁以下患儿由家长抱住。可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等灸法。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3~5 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操作者可将中、示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儿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雀啄灸:施灸时,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
(3)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皮肤3~4cm的高度),在直径3~5cm的范围内,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每次灸10~20min,20d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