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盲蝽的危害特征、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28:20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盲蝽?
    棉盲蝽,俗称小臭虫,属小型害虫,成虫只有几毫米长;前翅一半膜质,一半革质;口器为刺吸式。盲蝽原本是棉花的次要害虫,过去在使用药剂防治棉铃虫的同时,控制了它的数量,近年来大面积种植Bt抗虫棉,少用或不用杀虫剂使得棉盲蝽逐步增加,已经上升为棉花主要害虫。为害棉花的棉盲蝽主要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等。其中绿盲蝽分布最广,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主要在北方发生。该虫寄主多,食性杂,在棉田为害初期往往不易发觉,在棉蛛被害症状明显时防治又失之过晚,因此,必须了解其生活习性,适时有效地开展防治。
    (1)为害症状(表25)  以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棉花嫩尖、幼蕾、幼铃等幼嫩组织汁液,造成棉花破头、破叶、枝叶丛生和蕾铃脱落,使棉花减产。从棉花幼苗一直到长出青铃,为害期长达3个月。
表25棉盲蝽在棉花上的为害表现
    生长点受害后,使真叶芽枯死,成为无头苗,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
  顶芽边心
 
“公棉花”或“无头苗”。3~6片真叶期顶芽和果枝生长点受害严重的棉
株,腋芽丛生,形成“扫帚棵”似的疯权多头棉,轻的新叶先显示黑色斑点
 
    叶片
 
  嫩叶被害后,由于刺口很小,一时不易发觉,初呈现小黑点,随叶片长
 
大,被害状由小孔变成不规则孔洞,俗称“破叶疯”
腋芽或生长点   常常发黑枯死,有时还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
    受害幼蕾变黑枯死脱落,幼铃受害呈现黑色刺点,刺点多于20个则
  幼蕾和幼铃
 
蕾、铃全部脱落,受害刺点较少的形成畸形铃,受害部位棉籽受损,纤维
发育不良
 
续表
    生长15天以上的花蕾受害,一般不脱落,仅在花蕾的花冠部位出现黄
  大蕾和花
 
色水斑。开花后花胚珠柱头两旁的花药萎缩发黑成为黑心花,花药内花
粉囊干瘪,花粉粒发育不全。严重时因花粉死亡不能受精
    幼铃遭害后,常黑点密布,一般黑点达铃面积1/5时,幼铃即行脱落或
    铃
 
变黑僵死,吐絮不正常。中铃遭害后,受害处周围常有胶状物流出,局部
僵硬,脱落很少。大铃遭害后,铃壳上有点片状黑斑,均不脱落
 
(2)形态特征几种棉盲蝽主要形态识别要点见表26。
    表26几种棉盲蝽主要形态识别要点
 
    卵长茄形,初产白色,后变为浅黄色。初孵若虫短而粗,呈洋梨形,取食
 
  绿盲蝽
 
 
后呈绿色或黄绿色。五龄若虫体色鲜绿色,附有黑色细毛,触角比身体
 
短。成虫体长5~5.5毫米,黄绿至浅绿色。前胸背板上有微弱小刻点,
前翅绿色,膜质部位暗灰色
    卵乳白色,颈部略弯曲。若虫特点为绿色而杂有明显黑点。触角比身
  苜蓿盲蝽
 
体长。成虫体长8~8.5毫米,黄褐色,被细绒毛。触角比体长。前胸背
板后缘有2个黑色圆点,小盾片中央有1个“W”形黑纹
    卵略弯,浅黄色。若虫体鲜橙黄色,被黑细毛,头褐色,触角第2~4节
 
  三点盲蝽
 
 
基部浅青色,其余褐红色。成虫体长6.5~7毫米,黄褐色,被细绒毛,前
 
胸背板后缘有1条黑色横纹,前缘有2个黑斑,小盾片与2个楔片呈明显
的3个黄绿色三角形斑
    卵浅黄色,长形略弯。若虫头钝三角形,触角比体长,第一节棍棒状,橙
  中黑盲蝽
 
黄色,足红色。成虫体长6~7毫米,体表被褐色绒毛,头红褐色,三角形。
前胸背板中央有2个稍小黑色圆点,小盾片与爪片的大部分为黑色
    卵长圆形。若虫黄绿色,体背有5个黑色圆点。成虫体长5.5~6毫
  牧草盲蝽
 
米,体绿色或黄绿色,前胸背板有橘皮状刻点,侧缘黑色,后缘有二黑纹,
中部有4条纵纹,小盾片黄色,中央黑褐色内凹陷,呈“V”形
 
    (3)发生规律  棉盲蝽一年发生3~6代,早春发生在草子、蚕豆、苜蓿、豌豆和野芝麻上,第二代在个别棉田开始现蕾时转入棉田为害,现蕾盛期为害最重,一般持续20天左右,到铃期逐渐下降,卵散产在棉花嫩叶主脉、叶柄及嫩组织内,每处产卵2~3粒。一般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是第三代若虫为害的高峰期,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迁回寄主植物为害,10月上旬产卵越冬。成虫怕光,昼伏夜出,阴天可全天为害。
    棉盲蝽的发生量与雨日、雨量关系极为密切,阴雨天气,降雨量大,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和发展。6~8月的降雨量偏多,空气相对湿度80%的累积时间长,气温在25~30℃时,有利于棉盲蝽的大量繁殖为害。棉盲蝽喜欢飞到杨、柳、槐等树木上休息,也喜欢在杂草里或瓜田里隐蔽,所以凡是靠近树木和瓜田及套作田棉花受害严重。棉田生长中后期如果密度大、氮肥多、枝多叶嫩密不透风,容易招引其为害。棉盲蝽喜为害棉花幼蕾,因此,棉花现蕾的早晚、多少和现蕾期的长短,与棉盲蝽的发生为害有密切关系。现蕾早而多、时间长的棉花,盲蝽为害也早而严重,持续期长。近几年来,大量高毒和高浓度化学农药的投入,使棉盲蝽的天敌大量减少或消失,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也是棉盲蝽发生加重的一个因素。
    (4)防治措施在掌握棉盲蝽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病虫草害,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保护天敌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棉盲蝽的防治应采取的方法是狠治第一代,减少其侵入棉田数量;重治第二、三代,减轻棉田内为害;兼治第四、五代,降低越冬虫源。
    ①农业防治  田块合理布局,棉田周围不种植大豆、苜蓿等棉盲蝽喜食作物。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秆,冬季或早春清除棉田、地头、路边杂草,破坏其栖息场所和适生环境,对棉田及时整枝打老叶,提倡适当稀植,棉田后期及时去掉嫩枝、赘芽、以防招引棉盲蝽为害。在花蕾期,根据植物长势还可喷施1~2次甲哌锚,能缩短果枝,抑制赘芽,减少无效花蕾,甚至不须整枝,这样也能减轻发生为害。实施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实施相配合,增施生物肥料及微肥,减少氮肥用量,以防叶片徒长、组织柔嫩,植株体内糖类骤增,从而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②植物诱集  棉盲蝽成虫偏好绿豆,于5月初在棉田一侧种植早播绿豆诱集带,优先种植在田埂侧,因为田埂上的很多杂草都是棉盲蝽的早春寄主,这样种植可以隔断棉盲蝽从田埂向棉田的扩9:r,)r~il>棉田棉盲睦的人侣暑  白绿百r-告椰熄言幢韶.日丌氩1 n天对绿豆诱集带进行1次农药喷施,以控制诱集带上棉盲蝽的数量,从而降低棉田棉盲蝽的发生、为害。另外,在棉田间作向日葵、蓖麻等也能有效地减轻绿盲蝽发生。
    ③灯光诱杀  在成虫高峰期于夜蛾点灯诱杀成虫,以双色灯效果好,面积大效果更好。
    ④生物防治  棉盲蝽的天敌主要有:草蛉、小花蝽、蜘蛛、姬猎蜂、拟猎蝽、黑孵蜂等,因此棉田用药要选择高效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如选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浏阳霉素防治棉叶螨等,对天敌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⑤隐蔽施药  在棉花苗期、现蕾期,选用40%乐果乳油等内吸性较强的药剂200倍液滴心,或按1:(3~4)的比例与机油混匀后涂茎。这种方法对早期棉盲蝽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措施。
    ⑥药剂熏杀  每亩使用50%敌敌畏乳油50~75克,对水0.75~1升,拌细土25千克,于傍晚盖膜前撒入苗床,对2~4龄若虫防效在98%以上。也可以在苗床挂一个蚕豆大小的敌敌畏棉球熏蒸。从第一次苗床揭膜通风时开始使用,2~3天换1次,连续换3~4次,即可控制苗床“无头苗”的产生。
    ⑦喷雾防治  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期很长,从幼苗期到吐絮期均可为害,为害期长达3个月,以棉花花铃期的第3代为害最重。因此,在药剂防治上应抓住以下几个有利时期。
    一是挑治虫源田。越冬卵孵化期,可对越冬集中虫源的蔬菜田、绿肥田及杂草丛生的地方喷洒10%蚍虫啉或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挑治,以压低虫源基数,推迟虫害高峰期。二是开展棉田防治。在棉花苗期,可结合防治棉蚜进行兼治,一般不用进行专门防治。在6月上中旬棉花现蕾后,棉盲蝽盛发,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第二代(苗、蕾期)棉盲蝽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或棉株被害株率达2%~3%;第三代(蕾、花期):百株虫量平均为10头,或被害株率达5%~8%;第四代f杉  铃胡、,百件由暑9n斗-时.ETk田5%T憷靠r由瞎霉I油1 nnn倍液、48%毒死蜱乳油每亩60~80毫升、40%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每亩200克、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可以使用菊酯类药剂。每隔5~7天1次,连续用3~4次,喷药时间以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棉盲蝽活动期为好,特别注意药剂要喷到嫩头、嫩叶和嫩蕾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棉盲蝽喜潮湿,连续降雨后田间常出现种群数量剧增,为害加重的现象。为此,在雨水多的季节,应及时抢晴防治,以免延误最佳防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