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蚜的虫害特点、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27:01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蚜?
    棉蚜(彩图30),又叫腻虫、蜜虫、蚁子、油虫,属同翅目蚜科,我国棉花上主要有7种蚜虫,即棉蚜、棉长管蚜、苜蓿蚜、拐枣蚜、桃蚜、棉黑蚜和菜豆根蚜。其中棉蚜除西藏不详外,各棉区都发生,苜蓿蚜全国都发生,但仅在新疆严重为害棉花。
    (1)为害特点棉蚜以刺吸口器在棉叶背面和嫩头部分吸食汁液,使棉叶畸形生长,向背面卷缩,植株的生理代谢受到破坏。幼苗期为害的棉蚜称为苗蚜,严重为害时使棉苗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一般为害推迟棉苗发育,使果枝和棉蕾形成较晚,造成晚熟减产。蕾铃期为害的棉蚜称为伏蚜,使蕾铃脱落,有的甚至造成落叶而减产。苜蓿蚜群集棉株嫩头为害,使顶芽生长受阻,腋芽丛生,叶片卷缩。棉长管蚜主要在蕾铃期为害棉花,为害时间较长。菜豆根蚜为害棉根,造成棉叶变红,甚至死苗。拐枣蚜的为害与棉长管蚜类似。
    (2)形态特征(表24)  棉蚜形态是多型性的,生活在越冬寄主和侨居寄主上以及不同季节里的棉蚜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
    (3)发生规律  棉蚜在辽河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10~20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20~30多代。棉蚜的繁殖力很强,在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10多天可繁殖1代。在气温转暖时,4~5天就繁殖1代。每头成蚜一生可产60~70头若蚜,繁殖期10多天,一般每天可产5头,最多可产18头。
表24棉蚜主要阶段的形态特征
   
    干母   体长1.62毫米,宽约1.07毫米,体暗绿色,触角5节,约为体长的一半
    体长1.5~1.9毫米,宽0.65~0.86毫米,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
触角约为体长的1/2或稍长于1/2。第六节鞭部约等于基部长的4倍,
 
无翅胎生雌蚜
 
 
 
感觉圈生在第五、六节,复眼暗红色。前胸背板的两侧各有1个锥形的小
 
乳突。腹管黑色或青色,长0.2—0.27毫米,粗而圆呈筒形,基部略宽,上
有瓦砌状纹。尾片青色或黑色,长0.1—0.15毫米,两侧各有刚毛3根,
尾板暗黑色
    体长1.2~1.9毫米,宽o.45~0.62毫米,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胸
有翅胎生雌蚜 部黑色。触角比体短,第三节上有5~8个感觉圈,排成1行,第六节的鞭
部为基部长的3倍。翅透明
 
无翅产卵雌蚜
 
  体长1.28~1.4毫米,宽0.5~o.6毫米,触角5节,感觉圈生于第四、
 
五节。后足腿节粗大,上有排列不规则的感觉圈10个
 
  有翅雄蚜
 
  体长1.28~1.4毫米,宽约0.5~o.6毫米。触角6节,感觉圈生于第
 
三至第六节
    卵
 
  初产时橙黄色,后转为深褐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椭圆形,长径
0.49~0.69毫米
    无翅末龄若蚜触角为6节,夏季体色淡黄,秋季体色灰黄,腹部背面第
    若虫
 
一、六节中侧和第二、四节中侧及两侧各有白圆斑1个。有翅若蚜形状同
无翅若蚜,第二龄出现翅芽
 
    有翅蚜的产生与寄主植物营养条件恶化、蚜虫群体过分拥挤及不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有翅蚜迁入棉田时,它的着落受风力、风向和地形等影响,形成不均匀分布,因此,初期蚜害呈点片发生。早出苗的地块,有翅蚜着落机会多,苗蚜为害往往偏重。麦棉套作田中,小麦对棉苗起着屏障作用,有翅蚜着落机会少,苗蚜为害较轻。
    有翅蚜有趋向黄色、集中降落在黄色物体上的习性,可以利用这个习性设置黄色诱蚜器皿诱集有翅蚜进行预测预报。
    苗蚜和伏蚜是棉蚜的两个生态型。苗蚜发生在棉花苗期,个体较大,深绿色,适应偏低的温度。适宜繁殖温度16~24℃。当5天平均气温超过25℃,而相对湿度超过75%,它的繁殖受到抑制。当平均旨漏诀到27℃以卜时,莆蚜种群显著减很.2~1t-帛时间的较高温度,残存的零星棉蚜产生黄绿色、体形较小、在触角等形态上与苗蚜不完全相同的后代,这就是伏蚜。它在偏高的温度下可以正常发育繁殖。但是当气温升高到28.5~30℃,数量明显下降。另外,在8月份还偶有第三种生态型——秋蚜的发生。自种植抗虫棉以来,棉田伏蚜为害呈快速上升趋势,伏蚜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伏蚜难治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抗虫棉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过去种植非抗虫棉时,棉田长期多次用药防治棉铃虫,因而很好地兼治了棉蚜。种植抗虫棉以后,棉田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了60%~70%,棉蚜得不到有效兼治,留下了大量虫源,为.伏蚜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②伏季高温、时晴时降小雨,有利于棉蚜繁殖  适宜伏蚜繁殖温度24~28℃,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多在25℃左右,成为伏蚜为害盛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期的伏蚜繁殖极快,3~5天即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
    ③伏季的棉花植株高大,此时的降雨较频繁,给防治带来了困难如刚喷药不久就下雨,导致农药失效。高大的棉株致使喷药难以喷匀打透,造成植株下部留下较多的棉蚜会很快向上转移繁殖,再次猖獗为害。
    ④药剂没选准,防治不得法  当前市面上防治害虫的农药品种繁多,鱼目混珠,即便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也难以分辨真假。有些不法商贩,把一些质量低劣和过期农药吹捧成高效低价产品,诱导农民购买。使用这类农药的效果极差,残效期很短,甚至出现越治害虫越多的现象。
    ⑤用药偏晚,错过了最佳防治期  不少棉农等到伏蚜全田大发生时才治,致使防治用工多、用药多、效果差。
    (4)防治方法
    ①加强田间调查,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在棉蚜发生期间,每隔一天,深入棉田调查一次,当棉株下部叶片发生少量发光小密点,棉蚜向上转移,即是大发生的预兆,便做好准备,待点片棉株出现卷叶达3%~5%时,立即喷药,将其消灭在全田为害之前,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②农业防治棉蚜的虫源多集中在底部老叶和嫩权及刺儿菜等杂草上,结合整枝将打下的老叶、嫩权、杂草等带出田外处理,可起到杀一灭千的作用。棉花与小麦套作,利用小麦蚜虫招引天敌,麦熟后麦蚜天敌转移到棉苗上控制棉蚜,在苗蚜发生期一般不打药就可控制为害。抗虫棉在伏蚜发生期基本上不用化学农药,利用田间天敌可基本控制伏蚜。棉田间种高粱蚜虫招引天敌,可有效控制棉田伏蚜。
    ③种子处理选用70%吡虫啉或70%噻虫嗪(种子重量的0.4%~o.5%)等种子处理剂进行光籽包衣。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600克拌棉种100千克。
    ④保护利用天敌采取种子处理、挑治、滴心、涂茎等用药方法,并选择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药剂品种,以减少或避免对天敌的伤害,促进天敌种群的增殖及其控制作用的增加。
    ⑤隐蔽施药在棉花苗期、现蕾期,选用40%乐果乳油等内吸性强的药剂200倍液滴心,或按1: 3~4的比例与机油混匀后涂茎。这种方法对苗蚜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措施。
    ⑥喷雾防治  苗蚜在3叶期以前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20%。苗期棉花补偿能力强,苗情好的田块防治指标可适当放宽,苗情差的应严格一些。另外,天敌总量与棉蚜之比大于1: 250时,应适当放宽;反之,要适当严格。瓢虫与棉蚜数量的比例大于1:150时,可暂不用药。
    苗蚜在3叶期以后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30%~40%,且出现卷叶天数在5天以上,长势好的田块防治指标掌握在40%左右,长势差的在30%左右。瓢虫与棉蚜数量的比例大于1: 150时,或天敌总量与棉蚜之比大于1:100时,可以暂不用药。伏蚜的防治指标是平均单株顶部、中部、下部3叶蚜量150~200头。
    未进行种子处理的,在苗蚜或伏蚜达到防治指标时,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加水4千克,拌麦糠7~8千克,拌匀后存卜午10时军下午4时撒施干棉田,防效诀80%。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0%吡虫啉乳油3000倍液、43%辛?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25%唑蚜威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亩喷雾防治,每亩每次喷药液50~60千克。喷药要细致周到,做到一翻一扣、四面打透,并实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