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地老虎的虫害特点、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25:32
如何识别与防治地老虎?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地蚕、土蚕、切根虫。为害棉花的地老虎主要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为害较重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1)为害特点幼芽在土中被幼虫吃掉,棉籽被吃空,造成缺苗断垄。初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天窗”式被害状,稍大可将叶片咬透,形成小洞或缺口,也为害生长点,致使真叶长不出,形成子叶肥大的“公棉花”或多头棉,开花结铃少且迟。这是低龄幼虫造成的常为人们忽视的严重为害。大龄幼虫可咬断叶柄甚至主茎,棉苗基部被咬断,断苗茎叶被幼虫拖至土穴中,造成缺苗断垄,在地老虎大发生年,如防治失时,可造成大量缺苗,甚至毁种。幼虫一般白天潜伏土下,夜间出来为害,但是1~2龄幼虫有时白天(特别在阴天)也躲藏在棉苗上,甚至为害。
    (2)形态特征地老虎形态识别要点见表23。
    (3)发生规律小地老虎以幼虫、蛹或成虫越冬。黄地老虎多数以成长的幼虫在无草或少草的菜地或农田酶田埂上3~15厘米深的土中越冬。大地老虎常以未成长的幼虫在枯萎的杂草上越冬。从北向南发生代数逐渐增多,小地老虎每年可发生2~7代,但多数以第一代严重为害棉苗,小地老虎发生较早,一代卵孵化盛期在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中旬进入幼虫为害盛期。黄地老虎在北方
表23地老虎形态识别要点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触角深黄色,雌蛾为丝状,
雄蛾为篦状,端部为丝状。前翅深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均弯曲呈“之”
字形,中室端有黑色肾形纹,肾形纹凹面向外并紧连一个明显的长三角形
 
  小地老虎
 
 
 
 
黑斑,三角形黑斑尖端向外,与由前缘向内指的两个较小的长三角形黑斑
 
相对。后翅灰白色,翅脉褐色。卵半球形,长约0.5毫米,有很多纵纹和
横纹。初孵幼虫砂褐色,取食后体色转绿,入土后又转为灰褐色。老熟幼
虫体长37~47毫米,头部褐色,有不规则黑褐色网纹。蛹长18~24毫
米,宽8~9毫米,赤褐色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篦
状,端部1/3为丝状。前翅黄褐色,各有1个明显的黑褐色肾形斑纹和环
 
  黄地老虎
 
 
 
形斑纹。后翅白色,前缘略带褐色。卵淡黄褐色,上有淡红晕斑,孵化前
 
黑色,形状和小地老虎相似。老熟幼虫体长33—45毫米,头宽2.8~3毫
米,头部深黑褐色,有不规则深褐色网纹。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
腹部末端有粗刺1对,第五至第七腹节背面中央有许多小刻点
 
每年可发生2~3代,也以第一代为害棉苗较重,黄地老虎发生稍迟,于5月中旬进入一代卵孵化盛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幼虫为害期。
    一般低洼地发生为害较丘陵地为重,黏土、壤土较沙土为重。杂草多的比杂草少的田块卵和幼虫数量大。春季一代卵盛期和初龄幼虫期降大雨对其不利。春季3~4月温度高,地老虎发生早;而5月上中旬地表温度过高,对初龄幼虫不利。
    地老虎已知的天敌有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夜蛾拟瘦姬蜂、暗黑赤眼蜂、伏虎茧蜂以及夜蛾土蓝寄蝇、双斑撒寄蝇、灰等腿寄蝇等多种寄蝇,还有寄生菌类寄生。
    (4)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实行稻棉轮作。播前清除田内外杂草,受害重的田块可结合灌水淹杀部分幼虫。
    ②毒饵诱杀防治3龄后的大龄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1千克对水5~10升,喷在100千克碾碎后炒香的棉籽饼或油渣上拌匀,傍晚把毒饵撒在棉苗四周,每亩用10~20千克诱杀幼虫。③毒土法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对水喷拌细土50千克,每亩用毒土20千克,在傍晚顺行施于幼苗根部。
    ④灌根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⑤喷雾防治  出苗期定苗前新被害株10%、定苗后新被害株5%时,及时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30毫升、2.5%敌百虫粉2.5~3.O千克、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