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叶螨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24:48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叶螨?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火龙,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为害棉花的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各棉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梁、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
    (1)为害症状棉叶螨主要为害棉花叶片。从幼苗到蕾铃期都受到叶螨的为害。在棉花叶面背部,用口针刺吸叶片内栅状和海绵细胞的汁液,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使叶片正面出现黄斑、红叶和落叶等为害症状,形似火烧,故俗称“火龙”。截形叶螨为害棉叶仅表现黄白斑,不出现红色斑。叶螨多时,叶背有细丝网,网下聚集虫体。受害叶于枯脱落,棉株枯死。中后期发生时,中下部叶片、花蕾、小铃脱落。暴发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数量多时常吐丝结网,群集网下为害,对施药不利。
    (2)形态特征朱砂叶螨形态特征见表22。
表22  朱砂叶螨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梨形,体长0.42~0.52毫米,体宽0.28~0.32毫米。雄虫体长0.26~
 
0.36毫米,体宽0.19毫米。体色一般呈红褐色、锈红色,越冬雌虫呈橘红色
  卵   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渐变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带有红色
 
幼虫
 
  由卵初孵的虫态叫幼虫,有3对足。幼虫蜕皮后变为若虫,有4对足。雌虫分
 
为前期若虫和后期若虫,雄虫无后期若虫,比雌虫少蜕皮1次
 
 
    (3)发生规律  棉叶螨秋冬季节以雌成螨及其他虫态在冬绿肥、杂草、土缝内、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军3月卜旬开始取食,首先在越冬或早春寄主上为害,待棉苗出土后再移至棉田为害,直到棉花拔秆,为害期长达5个月。每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而异。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棉区约18~20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棉叶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雌成螨越冬。北方棉区雌成螨在10月下旬在土缝枯枝落叶、杂草根部越冬。在长江流域,雌成螨于11月中旬在越冬作物根基部或其他部位越冬,也可以卵或若螨在树皮、田边杂草上越冬。在海南岛基本不越冬,在冬作物上不断繁殖。
    杂草上的棉叶螨是棉田主要螨源。每年6月中旬为苗螨为害高峰,以麦茬棉为害最重,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伏螨为害棉叶。9月上中旬晚发迟衰棉田棉叶螨也可为害。
    棉叶螨传播扩散的途径很多,一是成螨、若螨作短距离爬行,蔓延扩散;二是借风力传播,长江流域棉区的小暑南洋风季节,往往是棉叶螨迅速蔓延、猖獗为害的盛期;三是暴雨以后的流水亦能携带棉叶螨传播扩散,低洼棉田往往受害较重;四是在棉田作业时,农具、衣物、耕畜也可携带叶螨传播;五是间套作棉田,前茬寄主作物成熟收获时,叶螨大量向棉株扩散,也是自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棉田捕食棉叶螨的天敌,目前已查明的有食卵赤螨、拟长刺钝绥螨、塔六点蓟马、拟小食螨瓢虫、深点食螨瓢虫、黑襟毛瓢虫、七星瓢虫、四斑毛瓢虫、食螨瘿蚊、小花蝽、三色长蝽、大眼蝉长蝽、草间小黑蛛、中华草蛉等。这些天敌对棉叶螨分别起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天气是影响棉叶螨发生的首要条件。天气高温干旱、久晴无降雨,棉叶螨将大面积发生,造成叶片变红,落叶垮杆。而大雨、暴雨对棉叶螨有一定的冲刷作用,可迅速降低虫口密度,抑制和减轻棉叶螨为害。长势弱的棉田因通风透光好、田间湿度低,棉叶螨相对重于长势旺的棉田。
    (4)防治措施棉叶螨在苗期、蕾期为害损失较大,成株期损失较小,因此防治时期一般在棉花生长前期。
   ①农、【k防治  秋冬季节棉田进行冬耕冬灌,同时铲除棉田周围的杂草,将越冬虫源降低到最小,棉出土前及时铲除田内和地周围的杂草。棉田不间套玉米、豆科和瓜类作物。早春季节,清除杂草减少螨源。培育壮苗,增施复合肥,提高棉株抗虫性。发现带螨芽叶,及时摘除带出田外销毁,防止蔓延扩散。
    ②化学防治  当棉田有螨株率达3%~5%时应进行防治。发现一株打一圈,发现一点打一片,可选用73%炔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15%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药时应选择在露水干后或者傍晚时进行防治,增强药效,提高杀螨效果,同时要均匀喷洒到叶子背面,做到大田不留病株,病株不留病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