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

棉铃疫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Ailing 2018-09-29 14:15:10
如何识别与防治棉铃疫病?
    棉铃疫病是我国棉花铃期为害最严重的病害,各棉区均有发生,约占棉铃病害所至烂铃总数的2/3以上。烂铃与健铃相比,衣分降低22.8%,绒长降低23.4%,强度下降49.3%,棉花烂铃造成直接产量损失1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1)发病症状棉铃疫病多为害棉株下部的大铃,越是生长茂盛或荫蔽的棉田越容易发病。发病部位多从棉铃基部萼片下面开始,其次在铃缝、铃尖或铃面其他部分。最初铃面出现淡褐色、青褐色至青黑色湿浸状病斑,一般不软腐,形状不规则,边缘颜色渐浅。开始发病时,病部与健部有较明显的界限,到病部扩展后,晃限即模糊不清。病斑扩展很快,一般3~5天整个铃面便变成光亮的青绿色或黑褐色。疫霉侵入棉铃后,很快侵染中柱、心皮及种子外皮,使这些部分变青色或青褐色。很少发现铃面变色部分在局部停止发展而形成固定的病斑。当整个棉铃开始变为青亮黑绿时,铃面上见不到任何菌丝,这是棉铃疫病的典型症状。
    (2)发病规律棉铃疫病由棉铃疫病菌引起。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以菌丝在种子中越冬。经过春夏季在土壤中的一段腐生生活后,产生孢子囊,到棉花的蕾铃期,从孢子囊释放出的游动孢子随着土面溅散的雨水传播到棉铃上进行侵染。
    雨季来的早晚和雨量多少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致病适温在24~27℃,疫病烂铃开始发生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8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在北方9月上旬以后,发病即陡降,而南方发病盛期可延长到整个9月。开始发病龄期最早是开花后的21天,比较集中于开花后30~50天。烂铃绝大部分集中于棉株下部1~5个果枝内。温度在15~30℃的条件下均能发病,湿度范围也很广,56%~100%相对湿度下都能发病,但一般表现烂铃的发生和盛期都决定于多雨期,8月尤其是8月中下旬的降雨最为关键,在连续降雨3~5天,降雨10~20毫米,一定有新铃疫病发生。因此,铃期多雨是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降雨不侣影响学铃发牛的绎萤,也决窄发病的早晚。多年i车作、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地膜覆盖、治虫不及时的棉田,棉田密度大以及结铃期浇水过多或遇连阴雨的棉田,铃病发生就重。
    (3)防治方法基于棉花烂铃发生部位的特点,结合烂铃发生的高峰的时间,可在烂铃高峰出现前,重点防治棉株基部下三台果枝铃。长江下游的棉区防治适期在8月下旬。
    ①间作套种  棉花与甘薯、豆类、麦类等间作,改善通风透光,降低土壤湿度,有明显减少烂铃的作用。深中耕、高培土,可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于防病。
    ②合理追肥棉株长势旺的要晚施、少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用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促使棉铃早开裂。
    ③精细整枝早期摘除基部三台果枝(三台果枝长成后)或适期(烂铃高峰期前)摘除三台果枝上的内膛铃。推株并垄、勤整枝、早打顶可增强棉株间的通风透光,降低棉田湿度,减少铃病。④清洁棉田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摘除发病的苗、枝、叶等残体,都要带出棉田,集中焚烧,以减少病菌传播侵染的来源。⑤科学化控盛蕾期至初花期,每亩用甲哌铃有效成分0.5~0.8克或棉花高效液肥80~100毫升对水30升喷施;初花期至盛花期,每亩用甲哌锚有效成分2~2.5克或棉花高效液肥200~250毫升对水45升喷施;盛花期至打顶,每亩用甲哌锚3克或棉花高效液肥300毫升对水35升喷施;8月15~20日,每亩用甲哌锚3.5克对水50升喷施,缩短上部果节,塑理想株型。
    ⑥乙烯利催熟  霜前20天,以施药后数日内最低气温高于20~22℃时为宜。每亩用40%乙烯利水剂125~150毫升对水50~60升,只喷一次即可保证药效,若喷药后1周内遇雨须重喷一次。⑦种子处理选用脱绒包衣种子,若农户自己用药剂拌种,100千克种子需300克敌磺钠,或2500克多菌灵为宜。将所选的药剂对水5~10升稀释后边喷雾,边翻堆搅拌均匀,闷种24小时后,摊开晾开。
    ⑧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件粉剂40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64%嗯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盛花期后1个月(约7月底至8月上旬),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喷药2~4次,并可与杀虫剂配合,病虫兼治。还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苗期(5月上中旬)喷雾防治。对上述杀菌剂产生耐药性的棉区,可选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